■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文闻
清晨六点,在邹城市齐鲁时代花园小区,一群穿着红马甲的老人已经手持记录本,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们头发花白,脚步却透着一股利索劲儿,目光扫过楼道转角的消防器材,停在楼下电动车的充电插头上,嘴里还念叨着“3号楼二单元的垃圾要提醒物业清运了”……他们就是“管得宽”服务队的“五老”志愿者们。
聊起名字的由来,服务队队长石贵成打开了话匣子。一次,石贵成带队巡查,看到一个业主丢了一个烟头。他说,乱丢烟头并非文明之举,污染环境,也会带来火灾隐患,更会给孩子们带来不文明的影响。“这么点小事你们也管,管得也忒宽了吧?”对方的话,并没有让石贵成感到不悦,反而激发了成立“管得宽”服务队的想法。
起初,他们面对的质疑声不少。有人觉得“一群老头瞎折腾”,有人关门谢客,甚至有人隔着窗户“扔闲话”,但都没有打消他们为居民服务的决心。
“齐鲁时代花园小区是一个商业化小区,共有1949户,7068人。同住一个小区,大家众口不一,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处理邻里纠纷,就需要敢于去管的人。”石贵成坚定地说。
经过商讨,大家一致同意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调解室”,为业主化解矛盾纠纷。经过多次成功调解,现在大家发生了小纠纷,都爱到服务队的调解室坐一坐,接受老人们的调解,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管得宽’服务队大部分队员都是小区的退休老党员。”石贵成介绍,邹城市钢山街道红星社区管得宽服务队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退休干部党员23人,支部委员3人。“成立这个志愿服务组织,初衷就是想发挥余热服务好小区群众,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微薄之力,只要大家坚持做正能量的事情,小奉献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石贵成说道。
在队长石贵成的带领下,退休老党员们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义务为业主和孩子们服务,这一群老党员退而不休,热心公益,很快就成为小区广大业主的“贴心人”。
日复一日的巡查中,他们发现小区一些家长下班晚、孩子放了学无人看管,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安全。于是,“管得宽”服务队火速召开议事会,决定组织几名退休老教师开办“四点半”课堂,义务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等家长下班再接回家。如今,他们的“四点半”课堂很受欢迎,不少家长主动把孩子托付给服务站。
近年来,“管得宽”服务队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小区事务,搭建起党群互动“连心桥”。设立小区网格化服务站,积极融合党员、物业管家、志愿者、网格员、下沉干部等治理力量,组织开展“邻里互助”“说事拉呱”“红色宣讲”等网格自治服务,打造楼栋“朋友圈”。推进“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建设,提高小区管理效能,办好居民身边的民生实事。充分利用社区工作室、小区党支部、网格化服务站等阵地开设党建会客厅和百姓说事点,切实提升社区民生温度和居民幸福指数。
“管得宽”服务队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2022年度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2024年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服务队本身也获评了“邹城市最美老干部团队”称号。“看到小区越来越好,居民们生活得开心,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石贵成诚恳地说。
管得宽,也要管得好,更要管得久。邹城市正总结提炼“管得宽”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标准,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体的‘管得宽’志愿服务队,为全市银发志愿者做出了榜样。社会公益事业,正需要像‘管得宽’志愿服务队员这样的热心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社会文明进步和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邹城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韩召良介绍,邹城市坚持党建领航,深度挖掘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经验优势与潜能,从理论武装、搭建平台、作用发挥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党建红”与“夕阳红”深度融合,全方位激发离退休干部“银发动能”,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与社会发展中持续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