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近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8场),解读《济宁市2024年水土保持公报》。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曲阜、泗水、邹城为重点,以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356平方公里,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小流域33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趋势。
2025年9月,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印发《济宁市2024年水土保持公报》,旨在保障社会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保持水土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为服务政府决策、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共赢,《公报》系统介绍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工作大事记等五方面内容。水土保持状况持续改善,2024年济宁市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870.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2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依法严格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切实做好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提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2024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8.7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充分利用曲阜市九仙山、大运河后营2处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专用站及其他站点,规范开展降水、径流、侵蚀量等项目监测,分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等,科学指导全市不同区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