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1日
第01版:

近年摘得改革成果309项,承担省以上试点68项,百多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汶上: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通讯员 张明 杨航

近年来,汶上县全面构建“集成创新、协同配合、精准发力”三大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蹚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新路径,县域经济差异化评价进入全省前20位,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截至目前,汶上县取得重要改革成果309项,承担省级以上试点68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等142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县上下通过创新工作提醒函、经验推荐函“两函”制度,配套开展“争先创优、改革突破”“一把手谈改革”等活动,激励各镇街、部门聚力改革攻坚,全面激活了改革“一池春水”,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创新举措,有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成创新优化服务,打造“宜商汶上”金字招牌。在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服务专窗格外醒目,一个窗口、填一张表、交一套材料,不到半小时就拿到道路运输许可证,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忙下载电子证照,存入手机随时可查可用。便捷精准高效的服务、真诚温馨的人本化环境,群众点赞量与日俱增,成为“宜商汶上”品牌的真实注脚。

汶上县坚持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聚焦项目所需、企业所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15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并审批、一次办结”,审批时限压缩超30%,助推汶华香兰素、斯凯奇鞋业等17个项目投产达效,用实绩诠释了项目落地“审批速度”。同时,面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并依托“2110”企业诉求快速处置机制,及时响应企业需求,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一流营商环境”真正可感可知。

精准发力村企共联,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汶上顺势而谋,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创新载体,成立“汶农服”合作联盟,推行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推动闲置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高效对接。同时,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各类强村公司、共富工坊76家,成功吸纳5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企业有效益、集体促增收、百姓得实惠。

协同配合凝聚合力,倾心守护群众“朝夕美好”。 走进郭仓镇的县级敬老院,老人们有的正在下象棋,有的正在锻炼身体,其乐融融。“这里各项条件都很好,天天能洗澡,每天量血压,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很专业、很负责,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真是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入住该所敬老院的王英老人高兴地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是汶上县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汶上县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夯实“三级平台”服务阵地。县级层面高标准打造未保中心、中都福利中心;乡镇(街道)层面扎实推进养老院升级改造,深化社会救助站、社工服务站与未保工作站“三站”融合,实现了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全面覆盖、多元参与、协同配合的关爱服务体系,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如今,汶上的各乡镇、村居都能见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生动场景,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中都大地徐徐展开。

2025-09-21 近年摘得改革成果309项,承担省以上试点68项,百多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2594.html 1 汶上: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