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6日
第02版:

村里来了“胡书记”

■本报记者 鲍童

“胡书记来了几个月的时间,带着我们学政策,帮着我们理思路,协助我们做工作,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北村支部书记兴奋地说着。这位“胡书记”就是市委政研室驻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北村第一书记胡思洋。到村任职后,胡思洋扛起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任,围绕落实工作任务,迅速转变角色,找准工作切入点,打开了工作局面。

为当好村“两委”的信赖人,胡思洋坚持与村“两委”成员同学、同干、同商量。同学方面,为切实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创新开设了第一书记宣传政策“微课堂”,不断提高干部熟悉政策、宣传政策、争取政策的能力。同干方面,不把自己当局外人,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村级事务,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三资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基层党建、信访维稳等工作。同商量方面,针对中央提出的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组织村干部围绕“北村如何办、怎么干”进行讨论,一致认为村民容易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丢垃圾,最后商定硬化了群众房前屋后空地4000余平方米,不给垃圾落地留余地。

如何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当先锋做模范的积极性呢?胡思洋进村工作后第一时间到党员家中走访,聊家长里短、问生活困难、谈村庄发展,拉近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对生活困难党员,协调派出单位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借鉴外地典型做法,形成了驻村帮扶两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主动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党员听,充分吸纳党员意见建议,赢得党员的支持认可。他还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及时宣传村级工作,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增强党员归属感、责任感,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村庄整体工作深入开展。

“‘小胡书记’真不孬,没点架子,平易近人,咨询他问题时,总是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解答……”一位村民这样评价他。到村工作后,胡思洋着装改变了,牛仔裤、运动服、布鞋替换了过去的西裤、衬衫和皮鞋;说话方式改变了,入户过程中,用百姓语言进行交流;工作方式改变了,与群众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等,让群众看到第一书记就是“村里人”。有村民咨询建设大棚政策时,胡思洋主动帮助联系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了解政策,理清办理流程。围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他与村“两委”共同努力,争取到灌溉机井30眼,实现北村农田灌溉全覆盖。还先后争取到困境儿童救助等政策,为村民安装健身器材。疫情防控工作中,协调派出单位给村里捐赠口罩、消毒液等。

2022-04-0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7012.html 1 村里来了“胡书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