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6日
第05版:

精细化管理推动交通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黄涛

2022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是市公安局党委提出的“公安工作精细化管理年”。“精细化管理”成为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的主抓手和总要求。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将牢固树立“只有济宁交警才能管好济宁交通”的理念,严格按照“以精致理念管理城市,坚决摒弃粗放的管理模式”的明确要求和“精在事前、细在过程、重在结果”的“精细化”标准,创新管理思维、精细管理措施、规范管理标准、提升管理效能,从城市勤务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科技赋能、交通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社会化宣传四个方面发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微更新”展现“高品质”,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增强群众安全出行满意度,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精标准、严考核, 让勤务管理更加高效

紧盯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抓实抓细勤务管理基础建设。一是夯实勤务基础。全面推行济宁交通警察勤务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勤务工作质量标准手册,人手一册,人人知标准、人人守标准、人人用标准;深化“五个人人”实战大练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规范执勤执法,从素质能力到执行力、从执勤形象到管理服务,全面展现济宁交警新面貌、新气象;融合“情、指、行”一体化建设,强化指挥中心扁平化、视频化指挥实战能力,完善“七定一包”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落实铁骑1分钟发现、3分钟到达、5分钟处置的“135”快速反应机制,实现视频安检与路面管控相统一、快速发现与快速反应相统一、网上布控与精准打击相统一。二是打造样板引领。持续优化城区“大交通”网格化勤务模式,突出多警种、多部门管理力量融合,健全“联议、联勤、联动”协作共治机制,努力打造“样板网格”;改变坐等上门警务模式,迅速进入主动出击、深入研究警务模式,推动“一警多能”,提高勤务中队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样板中队”;充实交警铁骑队伍,完善车辆装备和保障措施,加快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构建点线结合、网格联动铁骑勤务模式,不断提高铁骑实战能力,努力打造“样板铁骑”;坚持“一岗一策”,加大重点中小学校及医院、车站、商贸区交通秩序堵点、乱点治理,依托基层组织推动警民共商共治,形成常态长效、标本兼治治理机制,努力打造“样板街道”。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自上而下责任体系,每项工作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创新督查推进机制,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建立专项督查队伍,在支队、大队两个层面,构建“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立体化督查体系,加强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全力以督查提振精神、聚焦重点、倒逼落实、展示成效;全面加强考核工作,完善《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勤务质量体系评价办法》,突出一线考核、实绩考核、第三方考核,落实“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工作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进行督办或约谈,对工作长期落后、迟迟没有进展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精系统、重应用,让交通管理更加科学

坚持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打造“数据驱动警务”新模式,按照“一张图规划设计、一张网建设应用”的原则,着力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让“大脑”更强大。健全完善 “一脑、一心、四平台、十个子系统”公安交管大数据应用合成作战中心,全面推进道路交通监控设备联网联控工作,共享各区、内环高架自建卡口、制高点监控、电子警察等技术设备,整合资源、一网共享,实现智能化决策分析、精细化拥堵治理、高效化指挥调度、主动化安全防控、便捷化交通服务、可视化警卫安保等实战应用功能,提升市交警支队整体科技应用水平,推动全域科技强警。让管理更智慧。优化升级交通大数据中心,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向数据要管理、要效能、要安全,开发推广一批破题解围、管用实用的优秀数据模型,开展数据模型推演,有针对性解决交通管理难点问题,总结提炼一批公安大数据应用创新典型案事例,举一反三、以“典”带面,为打造符合济宁实际、贴合实战的系统平台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发挥平台功能,为群众安全、便利、高效出行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让队伍更专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清华大学、海信公司等单位专家学者进行科技理念、科技应用等方面培训,建立数据思维和算法思维,深入高校或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和跟班学习,提升民辅警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本领;加强内部学习交流,定期召开科技小组工作交流会,分享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及问题,对取得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互相学习进步;开展科技竞赛,鼓励全体民辅警参加数据建模比赛和数据分析等专业证书考试,加大物资奖励和表彰,积极发现培养济宁交警领域高端科技领军人才。

精规划、微更新,让交通设施更加人性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交通设施建设管理 “一张图、一张网”,紧盯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通过“微更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精品形象。加强规划建设。积极与市疏堵保畅指挥部、财政、规划、住建、交通运输、城管、电力等部门联系沟通,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优化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会商交通设施建设工作,兼顾道路交通渠化及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依法依规落实单位职责和“四同时”机制。统一技术标准。聘请专业团队,积极研究制定我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设置技术指南(导则)》《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导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办法》等文件和技术标准,按照统一式样和标准施工,实现交通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抓好“微更新”。结合主城区主次干路道路升级改造,持续更新城区主要道路中央隔离护栏,提升护栏品质,体现济宁人文特色;优化道路信号配时,立足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平台,联合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和智能化交通建设方开展调研论证,采取“单口轮放”“搭接控制”等多种方法,使信号灯配时更加智能、高效;完善交通设施“小标识”“小标牌”“小标志”,加强日常巡查、维修、整改,及时完善设置位置、更新提醒内容、调整尺寸大小,确保设施统一、完整、清晰、连序,让交通设施更加人性有温度。

精统筹、强合力,让社会宣传更加广泛

城市交通安全宣传,需要社会各界的携手并肩,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构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警媒携手、全面覆盖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新格局,不断增强宣传引领力、教育力、影响力,打造济宁交通安全宣传新高地。持续发挥统筹合力。结合系列重大安保、重要时节、重点工作,统筹策划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挖社会宣传资源,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广泛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大型交通安全社会宣传活动,保持社会宣传高潮持续不断。持续强化重点宣传。紧盯重点场所、企业、群体,加大警示教育,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进企业”主题宣讲活动,利用“警企交通安全微信群”点对点推送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提示信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利用“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覆盖国省道路沿线年市大集,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四个一”活动,即发放一封信、上好一堂交通安全课、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开展一次线上主题班会,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升级宣传矩阵。组织策划社会媒体主题专访,邀请支队领导、一线交警、普通群众以及相关部门、专家等走进广播直播间,共同讨论焦点难点问题,群策群智、合力共治,变投诉为建议,变监督为参与,畅通监督渠道,有效解决问题;建立全市交警宣传通联机制,充分发挥警媒联络群作用,利用社会公众传媒、“双微”平台等媒介,实现实时宣传、全域宣传,最大程度扩大宣传投送面;强化公益宣传,录制交通安全公益提醒,在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精准投放,创新制作具有济宁特色的公益广告牌、交通安全宣传牌,让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出行常识随处可见。持续讲好交警故事。积极寻找优秀交警、辅警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典型人物背后的故事,深入挖掘感人细节、工作亮点、为民服务创新举措,做到一次创作、全面传播、持续发布,提高典型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大力弘扬交警队伍正气,唱响执法为民主旋律,全面提升交警队伍形象。

(作者系济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政委)

2022-04-06 黄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7032.html 1 精细化管理推动交通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