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原文摘发(之六)见二版
■本报记者 徐斐
城市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基础建设。
我市今年提出,将坚定不移推进现代港航物流,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大产业,畅通国际大通道,形成开放大格局,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将坚定不移推进济宁都市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都市区、全市域梯次融合、协同发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四个一体化”大格局全面形成,全域新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交通枢纽地位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更大力度构建新时代大济宁发展格局……这些都是济宁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表现,更将为济宁的未来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
我市将树牢“大济宁、全域化”发展理念,突出“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加快构建“大开大合、快连快通、相对独立、抱团发展”的都市区空间形态。聚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强力推动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和济宁经开区“一城五区”融合抱团、竞相发展,加快推进运河新城、西部新城、蓼河新城、颜店新城“四个新城”建设。完成G327改建工程东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公交一体化等方面率先突破,全力推动兖州区实质性融入主城区。聚力推动“任兖邹曲嘉”都市区融合发展,坚持“一区引领、两向提升、三位一体、四网完善、五心同城”,提速推进济曲快速路、济邹高速等牵动性工程,加快高铁站、机场和都市区各板块客运枢纽互联互通,构建“半小时”都市区交通圈。实施“两环八连、井字形”立体交通体系和连续流改造,提速推进杨柳、蔡庄互通立交,完成共青团路北延主体工程,构建“10分钟上高架、20分钟达高速高铁”快速交通体系。建成济宁新机场,加快推进机场连接线建设,开工雄商高铁梁山段、济微高速北段,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大通道过境济宁。聚力推动全市域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县市区之间快速交通体系,推动泗水、微山、鱼台、金乡、汶上、梁山与中心城区、都市区快速通达,形成中心城区、都市区、全市域协同发展大格局。
根据山东省印发的《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对2022—2025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分别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就济宁市来讲,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项目建设,推进5个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50万千瓦、占比达到24%以上。
根据《清单》,我省将研究制定燃气机组“容量电价+电量电价”两部制电价疏导政策。将燃机项目调峰容量视作可再生能源配建储能,允许燃机进入电力现货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调峰燃机发电价格。结合自身实际,济宁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专项行动,实施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等系列工程,培育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淘汰5台落后机组。严格落实“四个区分”要求,实行清单化跟踪监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行业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此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抓好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省定标准。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全面升级低效治理设施,推进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抓好散煤治理,完成11.8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总量达到110万户。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充满智慧科技元素的产业,如今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倍受关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济宁移动大数据中心,启动“千兆城市”创建,新建5G基站2500个以上。实施攀登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年内重点建设6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2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