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2年05月10日
第04版:

“三个紧跟”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程斌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输血兼造血”功能,精准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能否打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关键一环。

紧跟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走,在金融服务方向上做到精准。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是一大关键。不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法人银行,要想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必须要将自身经营目标融入到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中去,保持金融服务方向与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方向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目标,实现“双赢”。金融机构不能简单地盯着利益来确定普惠金融支持的方向,不能单纯地追求贷款规模、经营效益,要立足当地党委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来明确普惠金融支持的重点人群、关键领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助当地党委政府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弱项。今年,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制造强市、创新驱动、现代港航物流、济宁都市区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两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共同富裕“九大战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银行机构提高普惠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比例,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建立攀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主办银行制度,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分析市委市政府“九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各自金融服务优势,制定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紧跟当地产业整体规划布局走,在产业信贷支持上做到精准。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就要服务好当地产业发展,加大对当地产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深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聚焦产业痛点,围绕核心产业和特色农业,推进金融生态场景建设,推出覆盖全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县乡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输血兼造血”的内生动力,助力县域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济宁每个县(市、区)经济发展特点各不一样,不同县市区的金融机构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给予精准信贷支持。比如,曲阜可重点围绕文化旅游产业、泗水发展现代农业、邹城支持规模化草莓种植产业、微山突显生态农渔产业、金乡大蒜及食品加工;梁山可围绕专业用车产业,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支持挂车行业上下游客户。另外,市政府成立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医药、节能环保等7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金融机构可积极对接,针对推出产业金融服务包、套餐包,做好精准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要围绕产业整体规划来做好信贷投放,有效提高决策效率,降低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紧跟当地产业规划布局来确定信贷投放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决策成本和信贷风险,可以说是把钱投在了刀刃上,把钱放在保险柜里。

紧跟老百姓生产生活需求走,在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度上做到精准。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要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金融机构要聚焦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对象化分众化地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提供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度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线上与线下融合、分层分类营销”服务渠道,全方位、立体化为老百姓提供信贷支持。对脱贫人口要进行重点信贷支持,可对创业、就业、学习的脱贫人口推出专项信贷产品,解决资金难题。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针对春耕备耕情况和资金需求,主动开展送贷上门服务,确保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农业生产有序开展。比如,济宁全市农商银行联合市大数据局,创新推出“济e贷”线上办贷、大数据办贷,对有社保、公积金、医保等大数据的客户,通过贷款模型,自动分析处理,实现群众线上一键办理贷款,简单便捷。对农户、商户、小微企业主等非公职人员且无政务大数据的群体,开展线上“无感授信”,依托挂职金融副镇长、农金员和客户经理驻点办公等途径,及时通过线下上门实地反馈,推介开通手机银行、体验授信,真正做到“无感授信、有感反馈”,让老百姓更多渠道便捷获得信贷。另一方面,要加大普惠金融渠道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和下沉金融服务,让群众公平、均等的获得金融服务。可在银行网点不能触达的地方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点,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员和布置农金通等电子机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展“金融+”服务,联合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等部门,推出更多“金融+政务”服务,让老百姓各项业务“一站办理”,服务需求“一次满足”。同时,还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总之,金融机构应当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略气魄,以全局思维和系统观念谋域、谋局、谋事,紧跟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紧跟当地产业整体规划布局、紧跟老百姓生产生活需求,立足自身所能、顺应客户所盼、瞄准未来所向,守正创新推动金融服务,精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市“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审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2022-05-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9553.html 1 “三个紧跟”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