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来文)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载体创新,提炼形成了“红色领航、赋能发展”党建品牌。在党建品牌引领下,从体制机制、责任落实、目标任务、服务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使党建工作实现从无形向有形、从有形向有力、从有力向有效推进,成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36.85亿元,同比增长45.33%;实现利润5.30亿元,同比增长2.77倍;实现利税7.66亿元,同比增长151.43%。
在体制机制上融合,着力把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各环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写入了公司章程。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实施意见,出台《党委会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及负责事项清单》,明确界定纳入前置程序的事项。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今年上半年召开党委会33次,研究重大事项160个。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贯彻,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在责任落实上融合,着力推进党建和效益有效联动。坚持“考核效益看党建、考核党建看效益”,制定《党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把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把安全、环保作为党建工作的“一票否决”项,将党的建设考核同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绩效考核衔接起来,同干部任免、薪酬、奖惩挂钩,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党建考核最终成绩与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成绩进行双向挂钩,实现了党建工作由定性向定量、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在目标任务上融合,着力推进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一体两翼、循环发展”战略定位,深耕循环经济产业链,综合利用自有煤矿生产的中煤、煤泥、煤矸石、焦炉煤气进行热电联产发电,电量直供选煤、化工、水泥等项目,以粉煤灰、电石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生产水泥,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从源头上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实现“吃干榨净”。集团权属企业鲁泰化学被评为“全国绿色管理企业”“山东省危废达标企业”“山东省科学环境友好型十佳典范企业”;鹿洼煤矿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的“双绿”煤炭企业;鲁泰建材获评全国绿色工厂、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鲁泰物流港获评大气水污染防治示范港口。
在服务保障上融合,着力打造现代企业干部人才队伍。按照新时代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着力培养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干部人才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化“人才倍增三大工程” 建设。在市管企业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新引进人才实施人才津贴政策”“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实施购房补助或周转房政策”。集团公司现有本科 920人,研究生83人,博士 5人,高级技能人才 1570人。
在强化基层治理上融合,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持续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队创建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55个、党员示范岗123个,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旗帜”作用。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为党员,以党员人才牵头、党员骨干组团,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党建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力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一池活水”。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4名职工获评济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