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曹丛林
8月17日晚七点半,扒拉完最后一口饭,山东理工学院兖州教学基地讲师孙洪涛匆匆赶往区工人文化宫“惠工学堂”给职工们讲授人工智能课。“每到这个点我们的‘惠工学堂’便热闹起来,职工在这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参加技能技术培训、文化娱乐等,职工需要什么‘惠工学堂’就提供什么,15万多名职工在‘惠工学堂’里开启心智,点亮心灯,收获满满。”兖州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新军高兴地表示。
“惠工学堂”是兖州区总工会依托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志愿服务金字品牌项目,除开设在工人文化宫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外,还遍布10个镇街文明实践所和部分骨干企业。“惠工学堂”主要针对兖州辖区企业多,职工读书学习、教育提升、文化娱乐等需求强烈这一实际,坚持“公益+共享+普惠”的服务理念,突出公益性、服务性,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职工在文明实践中浸润心灵,向上向善。 据了解,兖州区累计投资1012万元,对工人文化宫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设的“惠工学堂”面积6800平方米,主要有“3中心”组成,即: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职工服务中心,有理论宣传宣讲、体育锻炼体验、文化活动、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10大类21项功能。棋牌室、职工书屋、书画室、声乐室、器乐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室面向全区职工免费开放,文化宫院内停车场24小时停车全免费,满足职工个性化、分众化需要。
“闲言碎语不多讲,夸夸咱‘齐鲁工匠’好儿郎……”每逢周末,“惠工学堂”职工教育培训宣讲厅里,“兖曲社”说唱团的艺人们必来表演节目。他们把党的创新理论及劳动模范、最美职工事迹等编成曲艺节目,说学逗唱,赞美贬丑,教育引导职工提升素质,走向高尚。为把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首要政治任务落地落实,兖州区还把“惠工学堂”开办到镇街文明实践所,开进城区社区文明实践站和部分企业文明实践基地,成立了专门的理论宣讲队伍,119名“乡音宣讲员”、522名“五老”热心人成为宣讲骨干力量,身边人讲身边事,大白话阐明大道理,群众进的来、乐意来。今年以来,全区“惠工学堂”累计组织“奋进新时代·喜迎二十大”“ 中国梦·劳动美” 等主题宣讲活动317次,4100多名职工受益。
整合社会资源是兖州区办好“惠工学堂”的人力基础。区总工会整合了妇联、共青团、文明实践中心、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等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文化惠民”“兖之舞”“唯美走秀”“正念瑜伽”等37支常态化骨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聚集在“惠工学堂”,实施舞蹈、摄影、太极拳、体型健美、书画鉴赏等69项文化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广大职工在参与文明实践中提升素质,培根塑魂,走向高尚。
共建共享是兖州“惠工学堂”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广大职工既是志愿服务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他们主动参与到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志愿服务中,以“惠工学堂”为总品牌,孵化打造了“爱心来敲门”“雏鹰课堂”“银龄暖心”等28个志愿服务品牌,今年前七个月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300余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闪亮兖州大地,“工”字牌志愿服务成为兖州文明城市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