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张养练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下,我们的刺绣生产线智能集成一体化电控及网络工厂系统取得成功,仅这一项技术,每年就可节约100余万元。”在嘉祥县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公司工会主席徐士仙说,自公司建立了覆盖全体职工“小改小革小创新”的全员创新体系,大家积极参与,为公司发展创新建言献策。
近来,嘉祥县总工会立足实际,实施 “四力驱动”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开展素质提升、氛围营造、职业保障、权益维护等举措,推进嘉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纵深发展,引领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颜料制造产业的技术带头人,我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让‘工匠精神’在生产一线薪火相传。”在世纪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每周进行的 “劳模讲堂”上,济宁市劳模、公司技术部部长高冬云的话引得公司众职工的赞同。
近年来,嘉祥县总工会想方设法做好技能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着力在职业培训上求实效、产改融合上求突破,不断赋能非公企业产业工人成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通过 “名匠带高徒,老匠带职工”的方式,进行目标化培养,形成职工成长 “全培养链”,重点依托全县26处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全员创新企业推选活动,培育选树 “济宁工匠” “祥城工匠”共26名。并深入开展纺织、建筑、白酒、焊接、卫生等技能竞赛,5000余名职工参与到本次竞赛中来,为职工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相互学习搭建平台,涌现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嘉祥各级工会全力打造职工书屋,推动职工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促进技能人才“传、帮、带”,依托“齐鲁工惠”APP等线上职工书屋,搭建好职工获取信息、提高素质、提升技能的网络学习平台,让“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满足了职工碎片化学习需求,为职工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相互学习搭建平台。
让职工拥有“温暖港湾 ”
“这下我们可有 ‘家’了!我们快递员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只为以最快的速度将快递物件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相应的权益保障,如今正式加入了快递物流行业工会,我们有了‘温暖港湾’。” 在嘉祥县快递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快递员戴海波高兴地说。
嘉祥县总工会聚焦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会同县委组织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等部门,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并不断深化“新领域、新业态、新组织”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巩固党工共建工作格局,创新基层工会组建形式,强力推动“新业态”劳动者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入会项目制建设,做实做强行业工会联合会,先后建立了房屋中介、餐饮服务、快递外卖、石雕石材、石油化工等行业工会联合会。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建基层工会26个、社区工会2个,发展会员3000余人。
为“当好职工娘家人,做好职工娘家事”,该县总工会持续加大职工办实事力度,加强对困难产业工人的精准帮扶,确保产业工人帮困帮到点子上,解难解在关键处。
今年以来,嘉祥县总工会法律援助站已接待职工来访20余批次,电话咨询100余次,现场提供调解咨询3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件。着力构建县、镇两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点14个,在碳碳产业园区、嘉祥街道、北关社区建立3家工会法律援助站。同时,与县人社局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采取 “法院+工会”模式,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室。推进全县工资集体协商签约107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法律宣传等系列活动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