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推行“点、线、面、体”工作法,强化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保障了社会保险事业行稳致远。
找准内部控制“关键点”。社保领域风险点多,如果找不准、找不全,就会出现“防不住”“防不好”的情况。市社保中心牢牢把握好岗位风险点排查这个前提,从一次性补缴、退休审批、资金支出、待遇发放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入手,对每一个岗位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排查,细化到每个程序、每个环节,并对容易产生风险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查摆高、中、低等级风险点86个,形成《济宁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清单》,“一对一”制定防控措施193条,明确风险防控责任,实现了内部控制“无盲点”。
架起内部控制“安全线”。推行社保基金全链条监管,采用业务办理流水线条模式,对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把业务风险点嵌入业务办理流程,并按照风险等级设置业务办理程序,对每一职责事项都明确了政策依据、办事流程、工作标准和办理权限,使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监控制约,既注重了权力的内部制约,又促进了程序运作的互相衔接,从而构建起前期有预防、中期有监控、后期有回防的三道防线,形成了保障业务健康有序运行的安全防线。
扩大内部控制“覆盖面”。把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全面加强业务经办风险管理的抓手,重新制定《济宁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与监督,防范和化解经办风险,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盯紧退休审批、待遇发放、管理服务等各项业务,每季度开展一次实地稽核,抽查部分业务档案,并作出工作评价,提出整改建议。每年开展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绩效评估及内部控制检查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导整改,整改一项、销号一项,从面上确保内控制度落实“无死角”。
建成内部控制“有机体”。探索建立了第三方参与评估机制,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基金安全绩效评估,稽核参保企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提高了内部核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以案说法交流机制,开展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典型案件进行剖析,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提高经办人员的底线意识、廉政意识。建立内部控制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业务经办分析研判活动,“较较真、碰碰硬”查找经办内控中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原因,促进经办服务的优化提升,让社保经办更加“安全规范”。(侯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