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伟 盛夏
为动员全区上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奋力书写更加绚烂的“蝶变之美”,谱写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太白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在二次创业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底,全面实施“三年蝶变行动”,开启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通过三年奋斗,立体、综合、内生、精进地“搞活一座城”,推动新区实现从内到外全方位提质升级、化茧成蝶、振翅高飞,全面建成“鲁南城市门户 北方新城典范”。
“3635”全面布局
“3”是指突破“一核双城”,推动城市提质升级。“一核”即主城区,“双城”即济东新城和双碳新城。
“6”是指强化“六个一”支撑,优化生产力发展布局。“六个一”即一轴,运河路城市中心轴;一廊,荷花路科教创新走廊;一带,古运河——太白湖文旅体验带;一极,济东新动能增长极;一区,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园,泗河口港物流园区。
“3”是指主攻“三张名片”,打造发展新亮点。太白湖新区三年内将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鲁西南企业总部基地,全力打造济宁人文历史体验圈。
“5”是指实现“五个蝶变”,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新城。太白湖新区将坚定不移地抓配套、强内涵,推动城市品质蝶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完善功能布局,增强城市韧性,画好点睛之笔,塑造全国一流品质的新城新风貌。坚定不移地抓招商、强服务,实现营商环境蝶变。发挥“市区同厅”优势,加快创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打造全市全省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高地。坚定不移地抓创新、强引擎,实现发展动能蝶变。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做强济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三个一批”行动,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坚定不移地抓惠民、强福祉,实现社会民生蝶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加资源供给,打造幸福新区,提升居民生活在新区的自豪感。坚定不移地抓党建、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蝶变。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构建“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治理机制,推动党建圈、治理圈、服务圈“三圈融合”,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年蝶变挺纪在前
方向定了之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太白湖新区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讲政治、顾大局;知敬畏、存戒惧;倡廉洁、守初心;讲团结、促和谐;修品行、扬正气。
太白湖新区将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提升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强劲支撑。每位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厚德载物,牢记“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把端正人格品行作为立身之本,修德在前、立德在先,遇事讲团结顾大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牢记“向不行说不行,变不能为可能”。拉高标杆、提升境界,牢记“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根据市委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三争”要求,提高工作标准,寻标对标、达标创标,逢冠必争、逢一必夺。主动作为、当日事当日毕,牢记“平时多上心,以后少烦心”。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学习政策、研究工作,牢记“不能靠运气干工作”,到一线调研情况、掌握情况,把基础抓牢夯实。完善机制、狠抓落实,牢记“一竿子插到底”,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逐条逐项明确时间节点、推进措施和责任人员,环环相扣、压茬推进、形成闭环。
更新城市民生优先
用心办好民生事业,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太白湖新区将用更大魄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发挥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和济东数字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做好济东新城开发谋划。更大力度推进棚改项目,改善居住环境,既要做好回迁安置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也要加快推进城市片区开发。更高标准推进医疗、教育,全力增进福祉,持续深化与济医附院、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托管运营,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诊疗实力,打造全市医疗高地,加快培树教育优势,创建教育品牌。更强担当推进网格化建设,提升基层管理。更实举措推进群众服务,提升满意度。
在项目建设方面,太白湖新区将梳理下一步项目名单,扎实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破解项目落地制约因素等。招商引资方面,将聚焦产业园区,汇聚高精尖项目;聚焦金融中心,加快金融聚集区开发;聚焦楼宇经济,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聚焦乡村振兴,推进石桥产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