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第01版:

市发展改革委

砥砺前行谋发展 奋勇争先谱新篇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崔彤彤)市发展改革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努力为“走在前、开新局”作出发改贡献。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精准发力。紧扣“十强”产业、“四新”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制造强市”19个核心链条,实施六大强企群体倍增计划,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力争5年内制造业占比突破30%、“四新”占比达到35%。一抓攀登企业。推动1008家攀登企业、“双80”龙头骨干企业进阶,稳固产业增长盘。二抓龙头企业。对80家服务业、96家外贸、120家农业、52家建筑业龙头企业,“一企一策”联系服务,打造全省“两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三抓四上企业。筛选4000家左右“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梯次培育,力争2026年突破1.5万家、实现倍增。四抓高成长企业。对574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大水大肥”浇灌,推动企业迅速壮大。五抓上市企业。重点抓好154家省、市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力争5年内突破30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六抓高技术企业。持续强化“种子高企—准高企—高企”梯次培育体系,5年内实现高企数量再翻一番、突破2500家。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发力。强化“投入首位意识”,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精准谋划项目。谋划推动35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32个设备更新贷款贴息、424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增量项目落地。超前谋划2023年重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盘子”。高效推进项目。对316个省市重点项目、233个政府专项债项目,专班靠上解决问题,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512”工程,建立“县级领导包保+工作专班负责”的推进体系,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接续推进格局。全力保障项目。持续推进国家稳经济33条政策、19条接续政策及我省四批政策清单等一揽子具体举措落实到位,科学制定年度预支土地指标、市级政府投资等要素分配方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精准发力。贯彻落实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突破县域经济。发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挥部作用,大力实施“三百”工程,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支持引导县市区比拼赶超、竞相发展,推动在全省进位次、争奖项。二是强力突破港航物流。重点打造梁山港、任城港、微山港3个亿吨级大港,抓住宁德时代电船项目落地机遇,推动主航道升级扩能,打造国家能源储备基地,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纲要的实施意见,制定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计划。争取省级制定出台支持尼山文化片区建设相关政策,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全力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市中医院合作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精准发力。一是以黄河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实施黄河流域565项重点事项和69个省市重点项目,南四湖流域25项重点任务和80个规划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引领撬动国家战略取得更大成效。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科学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创新建设双碳统一指挥平台,加快建设“两高”企业电子监管平台,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全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三是以绿色产业转型为动力,出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与宁德时代全方位战略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打造北方锂电产业基地。

2022-11-10 市发展改革委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4808.html 1 砥砺前行谋发展 奋勇争先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