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第05版:

石门山镇

文化生活有“四常”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 谷思维)今年以来,石门山镇以“大门常开、活动常办、队伍常驻、文化常传”的工作思路,凝神聚气,守正创新,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使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直接、更现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门常开。投资80余万元的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站内设有乡村记忆博物馆、党史馆、文化活动室、排练室、孔子学堂、党员活动室等各功能室,配齐广场舞音响、电脑等文化器材,目前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均达到42小时以上。全镇26个行政村全部高质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个自然村文化体育设施健全,并在此基础上,立足群众需求完善农家书屋、娱乐活动室等文化空间。

活动常办。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为落脚点,利用春节、元宵、重阳等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大力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在26个行政村每月开展一次主题阅读活动,让群众体验数字阅读的魅力;用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精心开展“我们的中国梦”送戏下乡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队伍常驻。镇文化站根据群众点单需求精心排练经典大戏,并根据农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农民群众的观赏习惯到村开展文化演出;利用好各村广场舞队伍在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方面的作用,常态化开展表演、常态化技术指导、常态化骨干培训,让乡村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结对帮扶、清洁庭院、政策宣传等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文化常传。以曲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红色黄沟为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串点联线成面,形成集中连片的分布格局,推出“红色+教育传承+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育人、观光高质量线路,使之成为群众聆听红色文化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胜地;以“幸福食堂”为演出台,举办“好媳妇 好婆婆”大评比,开展孝德文化宣讲、红歌传唱,通过“一对一”帮扶形式,让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子,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学孝、行孝、倡孝的浓厚氛围。

2022-11-10 石门山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4850.html 1 文化生活有“四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