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良好家风、践行绿色生活、巾帼志愿服务、参与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济宁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选树活动,希望通过该活动的评选,引导全市广大妇女以先进为榜样,学习她们勤俭治家、团结和睦的文明家风;学习她们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的高尚风格,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广大家庭积极参与下,魏玉香等十佳“好婆婆”、于秋华等十佳“好媳妇”脱颖而出。本报摘编她们的先进典型事迹,以飨读者。
十佳好婆婆
兖州区魏玉香:凡事要同儿媳商量
兖州区王楼村魏玉香,今年68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大的文化,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的好婆婆。
自从儿媳嫁到家里来,她总是对儿子说,儿媳远嫁,凡事要同儿媳商量,还有一点坚决不能欺负她。儿媳开了一个小吃店,顾客每次进店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不停忙活的老人,就是魏玉香。小吃店虽然不大但工序繁琐,尤其是早上顾客居多。为了让儿媳不那么辛苦,她早上五点就到店里帮儿媳招呼顾客,中午再回家做饭,平时也要接送小孙子。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
曲阜市颜廷华:勤俭持家 忠厚为人
颜廷华有一个普通平凡的五口之家,在她家客厅墙上,悬挂着曲阜市妇联授予的“勤俭持家 忠厚为人”牌匾,完美总结出这个家庭的家风家训。
颜廷华是村级妇联执委委员,在为公为民讲奉献方面,想村民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甘当为民为公洒汗水的奉献者。
在颜廷华的引导和教育下,儿子爱岗敬业、积极上进,在单位表现突出;儿媳勤劳孝顺。颜廷华经营村内超市,勤俭持家致富。除了在生活上为儿媳提供帮助,颜廷华还时常给儿媳精神上的鼓励和感情上的理解。
泗水县董庆华:婆媳和睦似母女
董庆华的公公走的早,婆婆生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老年痴呆,就像一个孩子每天寸步不离跟着。董庆华每天要按时给她吃药,每次吃药要把药给婆婆放在手里,看着她吃。每天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直到老人离去。
董庆华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妇,她认为以心换心,两好搁一好,就没有处不好的。儿子和儿媳吵架,她从不说儿媳不好,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婆媳俩平时无话不谈,儿媳在外面遇到什么事了,有高兴的,也有不愉快的,回到家都会聊一聊,俩人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邹城市孟令英:爱党爱国 教子有方
孟令英现为邹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是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儿子心中的好妈妈,儿媳心中的好婆婆。
她始终教育孩子,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儿子于北京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儿媳博士后毕业后放弃了私人企业的高薪,投身到中国肉类食品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肿瘤科的主任医师,孟令英去年在紧张的工作中受伤,肩膀粉碎性骨折,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儿子儿媳打电话时她对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只是交流情感和工作,为整个家庭营造了爱的氛围和空间。
鱼台县李杏花:尊老爱幼 以身作则
李杏花今年57岁,是唐马镇赵庄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上有93岁的婆婆,下有4岁的小孙女。
婆婆王温氏93岁高龄,患老年痴呆五年多了,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她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从未离开过,从不对老人发脾气。
儿子平时在县城工地打工,儿媳妇二胎怀孕9个月,因此,她和儿媳经常说说贴心话。在生活中,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总是想方设法地支持她,遇到困难鼓励她。
李杏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影响着大家庭的每个成员,也给自己的子女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儿媳也总是主动做家务、照看奶奶,尽可能减轻她的负担。
金乡县廉翠英:慈爱谱写良好家风
廉翠英有一个四代同堂的6口之家。一家人同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幸福,关系十分融洽。待儿媳如亲生女儿,从未红过脸、吵过嘴。
廉翠英认为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女都是自己的亲人,同是一家人,只要用自己的真心来对待每一个人,他们也会把你当成亲人。
廉翠英不仅是一位婆婆,也是一个儿媳。她婆婆已经80多岁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很好。她经常给婆婆洗澡、洗衣服、剪头发,耐心询问婆婆想吃什么饭,买点可口的小零食放在老人床头。她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儿媳树立了好榜样,谱写了好家风。
嘉祥县尚秀玲:轮椅上撑起半边天
出生于1963年的尚秀玲,本来人生一帆风顺。在她45岁那年,灾难降临到这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身上,患上急性肌酸炎导致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
她没有被生活压垮,如浴火重生一般,再次坚强地支撑起家庭,给儿女先后成家立业。本该受家人照顾的尚秀玲却能负责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回家还得给一家人做饭。每天坐在轮椅上忙进忙出,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
尚秀玲不光是个坚强的女人,还是个好婆婆。她疼媳妇和疼女儿是一样的,儿媳妇晚上夜班回来晚了,她一遍遍地热饭菜。儿媳妇一回来她不顾身体不便,端菜端饭嘘寒问暖。她经常说,一家人要互相关心、互相体谅。把儿媳妇当亲闺女,儿媳妇才能把你当亲妈。
汶上县邵卫华:儿媳也是俺闺女
邵卫华是汶上县中医院的一名干部职工。在单位,她是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好婆婆。
邵卫华的儿媳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妹妹。邵卫华主动邀请儿媳两个妹妹到家里来住,将儿媳妹妹的一切生活方面的事情大包大揽。儿媳月子期间,她白天工作,晚上和儿媳睡在一起,给孩子换尿布,一晚上加起来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在处理家庭矛盾上,她从来都是站在儿媳的立场上,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维护儿媳面子。她常对儿媳说:“嫁到我们家,就是一家人,是儿媳也是我的闺女,在这个家里,谁也不能欺负你。”
太白湖新区刘艳菊:爱岗敬业 持家有道
自2000年以来,刘艳菊任太白湖区石桥镇倪庙村计生专职、妇联主席,一直视广大群众为亲人,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每年定期开展典型经验交谈活动,让妇女致富能手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业过程,成功经历。组织妇女成立业余舞蹈队,丰富了广大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到娱乐和健身双管齐下、并蒂开花。
在家庭中她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是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仁慈、质朴,让家庭始终维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经开区佟雪萍:家庭和睦 邻里和谐
今年58岁的佟雪萍,有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在她的经营之下,家庭关系和睦,邻里关系和谐,工作获得一致好评。
她丈夫去世多年,一直都是她在照顾这个大家庭。她和儿媳经常说贴心话,在生活中,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她婆婆现年82岁高龄,生活可以自理。佟雪萍一有空就去婆婆家看看,洗洗衣服,做做家务。
佟雪萍一直与邻里真诚相待、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佟雪萍自2005年就一直担任村干部,真心对待村民,得到了村民的真心拥戴。
十佳好媳妇
任城区于秋华:爱岗爱家不慕新潮
于秋华是济宁市实验初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中表现非常出色。
公公婆婆均已接近七十岁,公公一直体弱多病,婆婆也落下了不少的病根。婆婆腰疼起来连刷碗都不行,她专门跟大夫学习了简单的按摩,当婆婆腰疼时也总是给婆婆做做按摩,减轻疼痛。和婆婆在一起生活了12年,照顾婆婆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母亲。
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俭,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兖州区王冬菊:柔弱肩膀撑起家庭
47岁那年王冬菊丈夫因病去世,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全靠她一“一肩挑”。面对常年需要照顾的婆婆以及还在上学的孩子,王冬菊坚强地承担起眼前的一切,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温暖的家。
丈夫走后,王冬菊忍着悲痛对婆婆说:“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会照顾好你。”因这句承诺,王冬菊这22年来,没有让老人受一点难为。老人耳背,她总是耐心说从未红过脸,一日三餐精心伺候,任劳任怨。夏天怕老人热,几乎隔一天就给老人洗一次澡。天气好的时候她经常带着婆婆到门口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
泗水徐德文:尊老爱幼 相夫教子
徐德文2006年参加工作,在单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公认的好同志;在家里,任劳任怨、相夫教子,家庭关系和谐美满。
她和丈夫是大学同班同学,跟随丈夫从曲阜来到了泗水。丈夫是一名交警,早出晚归、工作繁忙,常年在外奔波,照顾家庭和老人孩子的重担都落在她的身上。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工作忙碌的她承受下了全部的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下学、教育孩子。
公公婆婆在城里住不习惯,平常生活在农村老家。她尽量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实在没有时间回去时她就会定期打电话询问老人身体和生活情况,给公婆买药、保健品、食品和生活用品。
邹城市高庆爱:孝敬公婆 和睦邻里
邹城市千泉街道华龙社区居民高庆爱,是一个普通的村居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但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兄弟姐妹关系融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多年来始终如一。
结婚后公公婆婆逢人就夸:俺摊了个好儿媳啊,什么都舍得给俺老两口买。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2000年,婆婆得了食道癌,丈夫工作繁忙根本不能顾家。高庆爱既要看好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好婆婆,虽然经济困难,但一日三餐总是换着花样做给婆婆吃,洗衣做饭、陪着婆婆拉家常,给婆婆解闷。2001年婆婆去世后,公公又得了肺癌,照顾公公的重任又落到了高庆爱的身上。她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公公。
微山县华宏艳:迎难而上 笑对生活
作为一位80后,华宏艳身上的担子比一般人要重的多。婆婆去世多年,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不光要照顾好年迈的公公,抚养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去世姐姐的孩子,还要兼顾好村里的工作。
公公年事已高,所有的衣食住行全靠她来承担。2018年初夏公公因病久卧床榻,她一边扶养不满周岁的小儿子,一边悉心照顾公公,直到公公去世。
2019年初小儿子被确诊自闭症,这犹如晴天霹雳。她一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做康复训练,一边照顾即将高考的大儿子,还要兼顾好村里工作。
“生活可以给你苦,但总不能一直苦下去,只要努力就会战胜一切。”华宏艳说。
鱼台县于金芝:视侄儿侄女如己出
于金芝家庭是一个和睦的七口之家,不仅有小家庭的一家三口,还有公公、婆婆和侄儿、侄女。
18年前,于金芝嫁入左崮堆村,哥嫂相互帮衬,日子简单且平淡。但在结婚第2个年头,婆家的哥嫂因车祸意外去世,打破了生活的宁静,那时小侄女5岁,侄儿才2岁多。为不让公婆为难,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将两个孩子视如己出。
从结婚至今,她操持家务照顾公婆,无怨无悔,受到了邻里的一致称赞。丈夫平日在外打工,她理解丈夫的辛苦,从来不拖丈夫的后腿。她始终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们创造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公公婆婆减轻了家务劳累。
嘉祥县韩改玲:贤惠孝顺聪明能干
王集村韩改玲孝敬公婆,一直和身有残疾的公公婆婆同住同吃,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干。邻里都夸她贤惠孝顺、聪明能干。
婚前,她就知道婆家比较困难,婆婆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没有退缩。结婚后第二年,公公打工时意外伤到了手,企业没有赔偿,看病的钱都是小两口借的钱。但她和丈夫没有被困难击倒。天有不测风云,公公又突发脑溢血生病住院,韩改玲就把儿女送到娘家,自己在医院照顾老人20多天。
汶上县修维娟:真情温暖不幸家庭
八年前,修维娟还是一个可爱的烟台姑娘,外出打工时,与同在一地工作的汶上县郭仓镇田延涛认识、相恋了。田延涛的父亲患有二级听力残疾,不能和任何人正常交谈;母亲患有一级智障,看到人只是傻笑;还有一个没成家的大哥。面对这样的家庭,修维娟选择和爱人共同扛起这个家。
没有婚礼,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她和田延涛结婚了。婚后不久,她的公公突患高血压住院了。丈夫还在外地打工无法及时回来,她自己挺着大肚子,既要伺候公公,还得照顾智障婆婆。
多年过去了,在村民眼中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媳妇,在家人眼中她就是“顶梁柱”,因为若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济宁高新区郭志华:夫妻恩爱 热心公益
郭志华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什么是文明家庭。
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做好是真不容易。大小家务事全部揽在身上,一年四季公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是她置办。家里的柴米油盐都及时购买回家,从不让老人操心。由于丈夫工作非常忙,老人又无力照看孩子,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事情,全是她一人承担。
在小区里,她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自愿当起了义务调解员。左领右舍有什么困难或是心里话也都愿意与她沟通。
太白湖新区李宝:孝老爱亲 尽职尽责
李宝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婆,一天三顿,一年360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婆婆睡眠很差,经常困倦无力。为使婆婆睡上一个安稳觉,去年刚入秋,她就买了松软的乳胶床垫给婆婆铺上,经常给婆婆揉揉肩、捏捏腿。自结婚以来,从没有跟公婆家人红过脸,从来没有抱怨。如今,大家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李宝十多年来,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