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谢娜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件件惠民实事……在阜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了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阜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构建三级体系,文明实践聚合力
阜桥街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在窗口单位和各类服务大厅建立志愿服务点18个,构建形成了“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服务阵地。依托现有资源,建成设有孔子学堂、未成年人活动室、家长学校、“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居民议事厅、健身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个功能室均免费开放,公示每月活动计划清单,让群众可以详细了解每月各类活动主题和时间,让他们在参与各类志愿文化活动中收获幸福、收获帮助、收获温暖。充分挖掘辖区内各类资源,在谢立亭红色教育基地、任城区党史馆、档案馆、红星路运河书屋、太白路商圈党建等场所拓展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对谢立亭、李洪美、周红等典型模范家中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36个,推动在辖区范围内建立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壮大志愿团队,人才队伍有保障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源聚集、基层宣讲普及面广、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志愿服务影响力大等优势,有效动员党政机关干部、社区书记、党员干部、网格员、退休职工、老党员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组建“1+15+X”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形成一批管理有序、精益求精的志愿服务组织。街道层面推动组建谢立亭红色宣讲、阜上青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山东老兵阜桥中队退役军人服务队等,社区层面打造红星闪闪、蒲公英义工团、红色帮帮团等近百支特色志愿团队,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培育优秀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街道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谢立亭正能量宣传党小组、孔子学堂、“向阳花”法律援助、幸福集、夕阳之旅加油站、“信用+”多彩非遗等22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项目展示,为更好服务辖区群众提供获得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及资源。
优化实践平台,志愿活动有温度
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充分运用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文明实践平台,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今年以来,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五为”志愿服务113次,发布云平台点单15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理论宣讲,打造谢立亭正能量宣传党小组、树荫下的红马扎等特色宣讲品牌,开展宣讲活动158场,覆盖上千名群众。围绕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方式,先后开展“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等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传播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整合多重资源,服务群众零距离
有活动才有活力,阜桥街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服务站点建设,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实现群众在哪里,实践阵地就覆盖到哪里。以志愿山东服务平台为载体,整合人员队伍、项目活动等,按照“讲、评、帮、乐、庆”五大形式,为辖区居民创建指尖上的服务站,即在志愿山东服务平台点单——站所派单——队伍接单,精细化服务解决了辖区居民实际需求,整合了辖区资源优势,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实现了月月有主题、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