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高架全线贯通
精致的城市公园
幼儿托育服务
扫出美丽城市
过街天桥便捷群众
市儿童公园
秀美太白湖
鲁南高铁济宁北站投入使用
农贸市场干净整洁
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 本报通讯员 郭刚 孙静 摄影报道
自 2020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文明城市一直是济宁人民倍加珍视和呵护的“金字招牌”。站在新起点,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奋斗目标,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济宁样板”。
大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启动,一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相继完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夯实了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市文化中心“一体四馆”和济宁大剧院提升了城市品位;市民公园、儿童公园、凤凰台植物公园等公园绿地相继建成开园,让市民有了更多休闲的好去处;鲁南高铁的全线贯通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快捷……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系统化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海绵城市38.2平方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道路229条、188.1公里,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07处,改造提升老旧公园12处。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体检行动,整修路面、人行道13.8万平方米,更换各类井盖3245处,新建、维修公厕269座,基础设施常态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搭建高效畅通立体交通网络,全长42公里的内环高架全线贯通,新建停车场15处、过街天桥6座,施划机动车停车位27050处、非机动车停车线26.7万米,疏堵保畅能力进一步提升。
持续提升城市颜值。抓好城市运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进综治、警务、城管、创城“四网合一”。常态化开展“路净、门净、墙净”三净行动和清“十乱”行动。实施飞线、废弃线杆和大型楼顶户外广告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整治乱线、垂线4057处、12.89万米,拆除废弃线杆544根、广告132块,让城市天际线更加晴朗优美。完成3条连接线、14个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获批山东省城市更新试点市。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顺应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以建设精致济宁为目标,加快推进“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文明融入发展、发展提升文明的良性互动。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改造老旧小区129个,配建停车场、社区食堂、养老托幼场所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15分钟生活圈”。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06处、养老床位6.7万张,老年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标准体系,被推荐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2%,获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济宁将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守正创新、深化拓展,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凝聚强大力量,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奋力实现“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奋斗目标,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舒适的口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