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文明城市,济宁紧紧依托“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传统文化优势,始终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美丽济宁扮美城市文明,让文明新风持续在百姓心底拂润、在城市处处传递,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奏响济宁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
打造具有济宁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生活场景,规划建设了一批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广场、公园、街巷、社区、小区331个。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工程,每年开展各类普及推广活动1万余场。
深入实施“以文化人”道德培育工程。培育了厚德任城、端信兖州等地域特色鲜明的道德建设品牌。推出岗位学雷锋标兵、新时代济宁最美青年、济宁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2800余名,成功承办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创新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推行“课堂+基地”育人模式、“一校一国学导师”制度,实施“学传统文化·做谦谦少年”国学教育项目,使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健全完善德法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体系,年均调解案件1.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推广“信用+微益”“信用+志愿服务”等“信用+服务”模式,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教育引导与依法治理相结合的文明行为促进长效机制,出台了《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通过法律的约束力推动道德素质提升。
全方位推进文明实践提标扩面。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实践站4137个,“五有”标准、文明实践专管员配备均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见贤思齐、争当先进蔚然成风。培育推广“母子传承国学”“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等95个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文明发于点滴而行于心,它春风化雨、指引方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济宁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座名城,文明是永不褪色的城市符号。如今,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每一位济宁人的共同心愿和追求。奋进路上,文明,已深深植入济宁这座城。
■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 本报通讯员 李勇 摄影报道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让居家更安心
护送助学岗
“五为”志愿服务
共建文明城
“运河书屋”滋养城市文明
公益广告融入生活
和谐邻里情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市民文明巡访团
文化名家进社区
信用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