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9日
第04版:

政德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孙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犹如北极星可安然处之,所有星辰皆会环绕他。如今,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但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智慧仍在影响着新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且被赋予了更加深厚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综观习近平政德观,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角度对政德的意义、内涵、要求进行了阐述,虽各有侧重,但实质一脉相承。这些论述围绕“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讲政德、讲什么政德、怎样讲政德”等重大问题而展开,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加强政德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我们党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领导着14亿人口,各级领导干部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所系、重任在肩,言行举止、影响巨大。近年来一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也曾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而他们身陷囹圄的起因往往是小节不守、小德不顾。领导干部政德不彰,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累积着民怨、侵蚀着党执政的基础,已经到了痛下针砭的地步。

加强政德建设是匡正民风、引领社风的迫切需要。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政德影响民德,政风决定民风。一个社会、一个地方的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的政德就是风向标。道德就像是维系社会稳定的一张网,领导干部的政德就像是这张网上纵横丝的节点,节点越多越牢,网就越大越结实。我们必须看到,领导干部政德缺少必然会导致一方风气败坏,社会稳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政德不仅关乎领导干部个人品格修养,更关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

加强政德建设是源头防腐、保护干部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一体推进“三不”,把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结合起来,而实现其中“不想腐”的觉悟境界,就要求领导干部们常修政德。毫无疑问,领导干部的权力越大、职位越高,面对诱惑和考验就会越多。近年来,领导干部被“围猎”的案件屡见不鲜,落马干部面对“围猎者”的把戏并非识不破,而是忍不住,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信念不坚、定力不强、政德不彰。正如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防止“被围猎”还是要在“固本”上下功夫。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讲什么政德?在我看来,讲政德就必须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三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明,明察洞悉党和国家对自己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政治要求,并把这种政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守,守住公民在公共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不仅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更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民干事。要严,严格约束自己的个人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领导干部又该如何修为政之德?《孔子家语·入官》篇讲,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孔子说:“政德贯乎心,藏乎志,行乎色,发乎声。”可见,修政德首先要修内心,内无罔思才能外无罔动。要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史等,从中汲取养分,提高政德境界。其次,要强化制度约束,要重视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以党纪党规为准绳,并在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纳入政德标准,建立“既考政绩又考政德”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第三,要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信息发达、政策透明、制度规范,老百姓监督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领导干部自己也要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生活。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涵养政德功夫在点滴之间。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常修政德,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理性对待进退、荣辱,功过、得失,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为党和人民赤诚奉献,不辞辛苦、只争朝夕。

(作者系青岛市市北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2023-04-1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3971.html 1 政德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