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慷 通讯员 李正伟 刘丁丁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走进鱼台县清河镇,满眼的澄澈碧绿,发出新芽的一片片杞柳像海一样,风来浪起。清河镇栽植杞柳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杞柳加工出口基地,被誉为“杞柳之乡”。针对辖区杞柳产业发展特点,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宣传辅导,通过数据分析、政策一对一帮扶等服务举措,充分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到真金白银的税费减免,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企业在向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济宁金筑工贸有限公司的产品以柳帘、柳篱笆、伸拉帘等园艺品为主,出口法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谈到对税务部门的印象,公司刘经理打开了话匣子:“税务部门的服务接地气,我们享受到了真实惠。税务人员总是第一时间上门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精准享受税费红利,仅2022年,公司共享受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80余万元,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减免6.7万元,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杞柳在鱼台县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传承,杞柳编织手艺已经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台县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制作柳编工艺品的龙头企业,研发了包括草柳合编、木柳合编、铁柳合编、草木合编、纸草合编几大系列的2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往欧洲、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该公司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单位。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受到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和税费优惠的支持,税务人员经常来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对我们财务人员遇到的涉税问题进行解答,并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减税红利。”鱼台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赵耀国谈到税费优惠政策时说道:“因为是纯手工编织,时间长,回款慢,一直有不小的资金压力。2022年,公司仅出口退税额一项就享受到127万元,资金压力的缓解,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当好手艺人。”
组合式税费政策实施以来,鱼台县税务局联合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等,采用线上开展云直播、线下面对面辅导等方式,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投送,以税务人初心守护非遗匠心,用税动力激发非遗文化发展新活力。
在税惠春风的吹拂下,鱼台清河杞柳产业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连片、从种植到加工、从单一到多元、从品质到品牌的“黄金之路”。为助力特色产业常青,鱼台县税务局建立“1+3”网格化服务团队,即一名税务网格员、一个企业、一个合作社、一个种植带头人模式,把税收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全力打造10分钟便民税费服务圈。
鱼台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庞振祥表示,鱼台税务将持续在抓落地、优服务、提质效上再加力,全力确保税费政策落细落稳、落到实处;持续做好税收政策的细致解读,实现各项优惠政策的精准识别和主动送达。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税收服务”为双引擎,一对一、点对点上门开展个性化税收辅导,解答企业涉税热点问题,用税务行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