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第03版: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高质量发展

■谢瑞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满足新时代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生态产品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独创性概念

生态产品是我国提出的独创性概念,是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提出“生态产品”概念,最早见于官方文件是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其中从顶层设计上对“生态产品”作出解释说明。西方没有生态产品这个概念,与之相类似的有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等概念。中国提出的生态产品这个概念,与西方的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等概念有共通性,区别在于生态产品突破了“唯经济论”和“唯生态论”,强调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更好地获得经济收益,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中生态产品需求的增强,生态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制度化阐述。

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的探讨,其核心本质在于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变成为发展优势,将生态产品蕴含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全面释放出来。目前,我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已经取得部分成效,初步建立主体框架,但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政策保障力度不够、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不到位、交易价格机制不成熟、补偿机制功能不完备等诸多瓶颈,制约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

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济宁邹城市是自然资源部确立的全国七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地市之一,曲阜、微山、嘉祥是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地市,在此契机下,济宁市应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因地制宜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济宁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对可供交易的物质产品建立与之相应的市场化机制。统一计量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和贡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交换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格体系、交易体系等三大体系,建立生态产品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对碎片化的生态产品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通过生态产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资源溢价,通过市场化、多元化路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

二是对不能直接变现的生态涵养类产品应建立生态指标和生态信用,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此外,还要健全基于GEP的评价考核机制。GEP核算结果可以为经济社会考评、生态付费、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相互转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是根本原则。具体方面可探索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开展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遵循受益者付费原则等等,切实解决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考评难等难题,推动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济宁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本文系2022年全省党校系统课题《济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2022XTN088)阶段性成果]

2023-05-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5309.html 1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