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1日
第08版:

曲阜市

深耕“大阅读” 书香溢校园

■本报记者 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 王旭东

近年来,曲阜市充分发掘自身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群体,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阅读课程开设、读写活动开展、星级图书室创建、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家校社“大阅读”活动,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儒雅教育”品牌。

“三个保障”创建书香校园

做好基础保障,优化阅读环境。曲阜市教体局活动领导小组在中小学校中推进“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建设,在100余处中小学安放孔子像,改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增配图书馆藏等。各学校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及课程优势,利用校园空闲区域,如走廊、图书角、墙壁等,精心布置阅读专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生阅读作品、手抄报、书画作品等,美化校园读书环境,增进师生阅读交流。

做好教学保障,完善课程体系。曲阜市把“大阅读”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大阅读”活动的支撑与提升作用。遵循经典性、常识性和可读性的选书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部分学科教师意见建议,确定了《曲阜市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涉及社科、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四类,充分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教体局把大阅读课开设及落实情况列入教学视导评估体系,与其他学科教学同视导、同检查、同评估,评估结果计入学校视导总成绩。

做好活动保障,丰富阅读形式。曲阜市教体局实施专家引领,邀请孔子研究院杨朝明教授、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北等名家名师开设讲座,进行专门指导。并常年举办优秀阅读班级、阅读形象大使、悦读之星评选以及曲阜市中小学生大阅读知识竞赛、中小学诵读展演比赛、中小学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

“四种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环境文化古色古香。各学校以“古、儒、文、雅”为主题,以“小墙壁、大论语”“小树林、大阅读”“小路径、大文化”等形式为主要手段,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比如: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建设了论语竹简长廊、孔子广场、学而书屋、六艺长廊等,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制度文化正本清源。曲阜市提出“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的教育目标,制定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形成了十册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材《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和传统文化资源,编写了一套六册中小学“八德地方教材”,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品德“精准”教育。另外,各学校编写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传统文化校本教材达20多种,开设了《大哉孔子》《三孔文化》《孔子弟子的故事》《趣味国学》等特色德育阅读课程,培养学生崇礼明德的高尚情操。

精神文化与时俱进。市教体局通过开展校徽、校歌设计,校树、校花评选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让师生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部分学校建立了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了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了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行为文化浸润心灵。曲阜市探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三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模式,即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实践相结合。每年孔子文化节,在通往孔庙大成殿的长街上,万名学生拜先师、齐诵读、迎宾朋,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另外,曲阜市每年举行庆“六一”师生书画比赛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金秋”文艺汇演,不定期举办师生声乐器乐比赛、才艺比赛和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宽阔的艺术展示平台。

“三个平台”打造悦读圣城

培育书香家庭平台。在曲阜,多部门联合推动“书香家庭”创建工作,广泛建立了家庭读书群、亲友读书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举办了曲阜市中小学“暑期大阅读”“阅读经典名著”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外书馆、网络等资源,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目前,曲阜累计评选出“最美书香家庭”220多个。

构建全环境阅读平台。曲阜市318个村居,村村建有书屋和孔子学堂,并在孔子学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阅读活动。另外,由数十个社区志愿者组成的“静心书友会”,先后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等活动100余次。曲阜还开展了“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村居”等创建活动,涌现出300多个优秀阅读集体。

开发公益助力平台。曲阜市积极引导社会公益读书组织及专家学者助力全民阅读发展,并组建了全民阅读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和24支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2000余场,惠及群众18万人次。

2023-05-11 曲阜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5460.html 1 深耕“大阅读” 书香溢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