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第04版:

市妇联

为婚姻助力 为幸福护航

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郝成成)近年来,市妇联打造完善婚姻家庭“全生命周期”辅导模式,引导群众深化对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科学认知,引领家庭成员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自觉建立和维护科学、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家”力量。

坚持全链条,构建婚姻家庭辅导的工作机制。市妇联联合民政局在11个县市区婚姻登记处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全覆盖,免费为群众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下沉基层,在镇街、社区依托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等工作阵地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近200处,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工作系统化、专业化,联合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成立济宁市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指导委员会,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全市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形成部门合力,为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

坚持全领域,打造婚姻家庭辅导的服务体系。市妇联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活动形式,搭建情感之“桥”,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偶观,为广大青年的幸福生活提供更丰富、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帮助,不断提升青年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凝聚力。兖州区、曲阜市等县市区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在结婚登记高峰日举办婚前辅导课堂,邀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优秀家庭代表讲述家风故事,引导结婚新人传承优良家风。邹城市创新工作模式,为结婚新人颁发一本“结婚护照”、一份法律手册,让新婚夫妇意识到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家庭责任感,为幸福婚姻打牢基础。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妇联利用“2.14”、“5.20”、七夕节等特殊节日,开展青年联谊活动、婚前辅导课堂、集体颁证仪式等主题活动3000余场,有效帮助结婚当事人树立新时代婚姻观和家庭观。全市招募370余名法律专家、婚姻家庭辅导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化辅导队伍,进行心理疏导、婚姻危机干预、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市妇联将服务关口前移,在镇街、社区(村)建立基层婚姻家庭辅导站近200个,定期开展婚姻家庭知识宣讲、矛盾化解、维权关爱等系列公益活动,全方位护航家庭。

坚持全覆盖,延伸婚姻家庭辅导的服务手臂。与政法委联合成立网格妇联,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和婚姻家庭风险隐患排查等项目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和网格员日常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风险排查和问题线索摸排,定期走访重点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关爱帮扶服务,推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与网格工作一体联动、融合发展,让网格员成为遍布城乡基层一线最为活跃的“平安细胞”。探索运用“行政+法律+社工+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联合法院系统在任城区、兖州区、梁山县等县市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成立法院婚姻纠纷诉源治理工作室,每周轮流派驻员额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处理等其他非诉讼性服务,实现辅导中心与法院诉讼案件的诉调对接,共同探索婚姻家庭辅导新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发挥儒家文化优势,将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融入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工作,与司法部门联合成立“和为贵”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在镇街、村居实现家事纠纷调解站全覆盖,融合妇联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组建巾帼调解队伍,开展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提供援助等工作,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工作流程等方面实现与司法部门的有效对接,夯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今后,市妇联将继续积极推进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建立多层面预防宣传、多渠道综合调处、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立体化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赋能。

2023-05-12 市妇联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5531.html 1 为婚姻助力 为幸福护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