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8日
第08版:

规范学生言语 抵制网络烂梗

■济宁市任城区李营中心小学 丁洪利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经常在校园里听到学生之间互称“老六”“六哥”“臭白雪”,更有甚者,张口就是骂人的话,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笔者问了学生才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言语都是他们看直播、刷抖音时学来的,认为很好玩,很有趣,很时尚,于是你传我、我传他,慢慢流行起来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网络用语有助于放松心情,活跃气氛,也有助于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但一些无聊的甚至低级庸俗的网络烂梗也随之而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分辨能力差,群体认同感强,一旦某几个人开始使用网络用语,他们便会随波逐流,觉得不跟别人一样就会不入群,不合潮流。殊不知,网络用语不能是胡言乱语,更不是污染学生精神世界的污言秽语。网络烂梗的泛滥,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会使孩子们语言匮乏,词不达意,还有的自己再创造发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滥用,这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了严重干扰,破坏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对网络烂梗给孩子们造成的影响,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而是要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用规范的言语教育学生,还学生一片学习的净土。要让学生健康上网,远离精神垃圾,笔者认为家长的示范监督、学校的教育管理、社会的舆论监管,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要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规范的家庭语言学习环境。当听到孩子说一些烂梗时,不要急着表示愤怒、吃惊、责怪,也不能置之不理,熟视无睹,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这个烂梗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让孩子真正理解到烂梗的无聊、粗俗,从而失去模仿的兴趣。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名著,背诵唐诗宋词,多跟孩子聊聊天,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航拍中国》等电视节目,既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美丽河山,又汲取网络媒体带给我们的营养。

其次,学校要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道德情操的摇篮,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手抄报、辩论会等,教育学生分辨优秀文化和糟粕,分辨规范的语言和低俗的烂梗,教会学生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例如:根据前段时间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在学校里泛滥的现象,笔者召开了“远离网络污染”的主题教育班会,先让学生观察、收集网络污染现象,认识网络污染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从而达到文明上网,提升自我,拒绝烂梗,不做“烂人”的教育目的。

最后,政府部门要做好“监护人”,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加强不良网络用语的监管,网络平台要做好“防火墙”,把一些不良信息和网络烂梗防在“墙”外,使孩子免受伤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总之,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教育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热爱真善美的语言,抵制恶俗烂梗的泛滥。

2023-05-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6025.html 1 规范学生言语 抵制网络烂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