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0日
第03版:

老信封,见字如面

徐建中

刚一起床,群里收到一条短信:“你有多久没给自己的老母亲写信了呢?请有兴趣的老同学们今天写一封信,用老信封装着,邮寄给自己的老妈妈,作为母亲节礼物!”

这话一出,立马炸开了锅。当年读书的时候,联络都是靠写信,那种美好的感觉还历历在目,现在还有谁用手写信呢?在这个三十多人的群里,有一半的人表示反对。他们觉得,写信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尴尬。

有一位说:“在母亲节给老母亲写一封信,本来是一件很能体现孝心的方式,但我现在每天与母亲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去写信,反而会感觉别扭;并且,如今有那么多高科技,想表达孝心时,发一个短信,买一束康乃馨,甚至做一道菜,都比写信来得简单实际,何必要舍近求远去写信呢?”

同学们依旧讨论着,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那发黄的茶色老信封,总是带着亲情的味道,萦绕在脑海。

父母年轻时,他们的交流都是通过书信传递,对于手写书信情有独钟。作为儿女的我们,能给母亲寄一封手写信,陪她们回味当年的时光,她们惊喜都来不及,哪里会尴尬呢?

我专门去文具店买来了信纸和老信封,久违的亲切感涌上心头。笔尖在信笺上慢慢游走,一如当年。停笔凝眸,那些字仿佛变成了父母的笑脸,每看一眼,都有说不出的温馨。或许,书信已不再是通讯的主体,但无论什么时候,它都不应被淘汰,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历史记忆,一种精神需求,蕴含着文字、孝心、家风等等广袤的意义。

我把写好的信装进老信封,庄重地投进绿色邮筒,我的心也跟着葱茏起来。我能想象,当老母亲收到这封信时,脸上会洋溢着幸福。

这幸福,是信笺背后悠悠的岁月,没有它,就无法铭记往昔;这幸福,是信封正面淡淡的墨香,没有它,就无法体会甘甜;这幸福,也是母亲两鬓的丝丝白发,没有它,就无法奏出亲情的音符。

这一切,都在一封手写信中徐徐展开……

2023-05-20 徐建中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6141.html 1 老信封,见字如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