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9日
第01版:

微山湖畔,一渔场请来四院士,为渔业转型装上“智慧渔芯”——

从“会养鱼”到“慧养鱼”

■本报记者 汤伟

本报通讯员 李勇 朱华斌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微山湖乌鳢种质活体保存基地、虾蟹类产业创新团队示范基地……”一个占地2860亩的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因请来四位“国”字号院士,一时间成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智慧渔芯”,为党建引领下的“以渔富民”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微山湖畔再掀科技兴渔新浪潮。

渔业振兴 良种先行

种业是养殖业发展的芯片。怎样利用科技力量补齐短板?如何发挥科研优势,提高渔业养殖良种贡献率。微山县南四湖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邵长岭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渔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今年4月份,微山县南四湖渔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生物技术专家陈松林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陈松林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工作室,开启了微山渔业从种子创新到种业创新的新时代。”

围绕培育具有高效、优质、抗病等优良的突破性新品种,紧盯打造全国高科技含量“育繁推”一体化淡水渔业生态养殖育种基地目标,充分发挥微山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和现代渔业产业园种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微山县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开展微山湖乌鳢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微山湖宽体金线蛭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等项目17项,每年繁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苗种1亿尾,引进黄颡鱼、罗非鱼等优良鱼类品种20余个,推广养殖面积3万余亩。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荣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

智慧养鱼 应用数据

在微山县现代渔业产业园智慧渔业车间,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鹰教授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当上了“大管家”,开启了从过去“会养鱼”到现在“慧养鱼”的大数据新时代。

“这个车间目前是山东省最大的智慧渔业育种基地,单个渔业车间达到14000平方,一个车间的年育种能力可达3亿尾。并且解决了南种北繁、冬繁冬育的生产难题,实现了反季节育种,全年可随时给老百姓提供优良品种。车间投入使用运料机器人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能24小时对水质溶氧实时监测预警,做到了对投喂的精准管控和自动增氧,见证了科技就是生产力。”微山县南四湖渔业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牟长军向记者介绍着9号智慧养鱼车间的高科技。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依托科技创新赋能,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鱼的粪便、残饵压滤成有机肥,其余的水体通过固液分离、生物过滤、消毒杀菌、液氧增氧以后,再循环使用,保证了水不外排,同时又为鱼生长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生态优先 人才赋能

一个年轻的90后博士后、博士团队,在中科院院士宋微波的带领下,扎根微山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实验室已经4个年头。团队所从事的微山湖湿地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了40多个新物种,填补国内外淡水湿地生境中的研究空白。

“养鱼先养水,养水的本质就是培养微生物。”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专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王哲介绍,“我们研究的纤毛虫是最简单的动物,也是原生动物中特化程度最高且最为复杂的类群。虽然它们个体微小,却是水体微食物网的重要参与者。在水生态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山县积极搭建人才引育平台,以请人才、引院所、促合作、育项目作为主线,建立了县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采取“一事一议”规则全方位支持顶尖人才、优质项目落地,努力为企业发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与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05-29 微山湖畔,一渔场请来四院士,为渔业转型装上“智慧渔芯”——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6858.html 1 从“会养鱼”到“慧养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