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龙
我家楼下有一家水果店,生意不错。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瘦瘦高高,斯斯文文,女的也挺高,模样周正。小店井井有条,果品新鲜,十多年来,附近几个小区的人也来这里买水果、牛奶、零食。我是常客,每次结账时,店老板两个人都会让点零钱。
有一天刷抖音,突然看到一个人挺面熟,作品都是一些散文。仔细读几篇,不禁称奇。文章顺着四季,情感浓厚,文风老道,读起来有一种大家风范。
仔细看了几个,有一个全是水果零食,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水果店那个男主吗!看看他的介绍,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名头不小啊。那老板也不像作家啊,又读了几篇,深感文笔优美,颇具功力,完全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于是跑到楼下求证。
“大哥大哥,这个人是你吗?这些文章是你写的吗?”
店老板淡淡一笑,“是的,我平时爱写点东西,有时候会发表几篇。”
“你有这样的文笔,在这里卖水果有点屈才了。”我说。
“呵呵,卖水果是生活,能给我柴米油盐,养活一家老小。写作是爱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打发一下空闲时间。”水果店老板不温不火,一幅淡然的样子。
回到家里,我又仔细翻看他的作品集,整整齐齐50多篇散文。我又在网上搜他的名字。《中国作家网》《当代散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家网》发表了好多他的作品,还有几篇在中国作家网重点推荐。
我原以为,作家都是文质彬彬的,戴着眼镜,坐在工作室里,抽着浓浓的纸烟,喝着酽酽的茶,来写优美的文章。没想到在我家楼下,竟然藏着一个,认识十多年了都没发现。
我把这事告诉妻儿,孩子也非常惊讶,“卖水果的伯伯,其貌不扬,竟然是个作家,我真有点不相信。”
以后,我们一家人去店里买东西,突然对他多了几分敬重。店老板依旧很热情,鞍前马后按需求准备好食品,结账时再给优惠,完全没有作家的威严。孩子也喜欢问他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水果店大哥都会很耐心、很详细地回答,这让我一家人很感动。
慢慢地,小区好多人看到了水果店大哥的作品,都觉得自己身边有一个作家,非常了不起。于是大家买东西也变得格外客气和尊重,原来挑挑拣拣、讲讲价钱之类的,现在也不讲价了。有作家为我们服务,心里都暖暖的。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不张扬,不做作,像无名的花草,不炫耀,不打扰,默默地在春风里开花,在夏天里结果,比邻而居,却不沾沾自喜,不因寻常的营生而自暴自弃。
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庸人,他掩藏在草莽间,依旧闪烁星星般的光亮。卖水果是为了活着,一边卖水果一边写作是为了好好地活着。水果供养了生活,文学照亮了人生;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我觉得,在这个质朴的小店老板身上,这些都有了。
■殷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