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9日
第03版: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优化调整,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绿色生产方式、节约生活方式,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经济日报:《精准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所谓现代设施农业,即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包括日光温室、植物工厂、无土栽培、无人农场等。我国是设施农业第一大国。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4000多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80%以上,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需求。在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产业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光明日报:《用现代设施打造富农强农新引擎》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法律法规的治理效能必不可少,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发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更好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乡村的文明程度。

——人民日报:《以乡村善治焕发文明新气象》

近日,重庆等地遭遇强降雨,一些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防汛对各地各部门来说,既考验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响应能力,也考验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大考。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立足防大汛、救大灾,充分估计防汛救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设计科学周密的防汛救灾措施,争取防汛救灾最好结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青年报:《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

(辑录 闻道)

2023-07-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9214.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