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2日
第04版:

基层“小网格”助推应急“大治理”

■本报记者 陈硕 本报通讯员 孟海星 摄影报道

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任城区观音阁街道着眼完善基层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联调联战工作机制、推动应急救援力量互联互通的新路径。

因情制宜建设阵地。观音阁街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指导,在银都小区中心街空闲地见缝插针,打造小、近、快、灵的老百姓“家门口的救援站”。2020年6月,高标准完成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建设,成为济宁市首个投入使用的社区应急救援站。2021年9月,在总结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建管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打造街道应急救援中心站、枢纽站。该站设有街道应急指挥中心、联动办公室、社会动员处、志愿者之家,是任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人员最齐,集“宣传教育、安全巡查、服务救助、抢险救援、前沿指挥、协调联动”六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站。

配齐装备完善制度。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储备充足应急物资装备,确保关键时刻“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前铺站配备消防车、抢险救援车2辆,灭火、防汛、防暴、救灾、医疗5大类应急救援装备290件套;华城站配备应急救援车3辆,各类应急救援器材485件套。为确保应急救援站有序运行,围绕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先期处置、综合保障、人员培训等,研究制定了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制度18项,确保执勤战备正规、日常管理规范,始终保持良好的战斗力。

建强建好应急队伍。整合基层警务、医务、民兵应急排、单位应急队伍、志愿者等重要力量,坚持“一队四职”“一专多能”。各应急救援队伍立足“救援队、宣传队、巡查队、服务队”职能,专常结合、联调联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到达现场,先期开展抢救伤员、疏散群众、控制事态等力所能及的处置工作,抓住应急救援“黄金时间”。日常开展安全宣传和各类便民服务,引导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技能,推动群众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构建智能应急体系。华城应急救援站具有“一网多能、功能集约、便利高效”优势,建立健全了应对突发事件指挥体系,规范了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流程。一是应急指挥系统。联通市、区两级应急指挥网络,实时进行视频指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刻实施联动救援。二是安全监控系统。在重点路口和重点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判断、及时处置情况。三是预警预报系统。在九小场所、重点场所等安装烟感、气感、电感报警装置,实现了预警报警装置与业主手机、应急站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第一时间接警、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提升了基层应急救援站救早、救小、救初期的能力。

完善预案实战演练。观音阁街道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将预案修编和演练摆在重要位置,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在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方面及时科学、有序有效应对。成立街道应急预案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开展资源调查,修订完善了《观音阁街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统一规范、衔接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强化应急演练,组织街道层面综合演练9次,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地震、消防、防汛类应急演练17场次,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135次,街道预案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效提升。

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

商超应急救援站

整理装备

紧急出发

清理险情

消防演练

应急宣传

智慧化平台

督导检查

物资储备点

2023-07-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0289.html 1 基层“小网格”助推应急“大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