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济宁经开区凝“青”聚力,高标准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微生态”建设。
搭台赋能,让青年人才聚起来
成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与省、市产研院深度合作,吸引高科技人才带“种子项目”入驻,不断壮大人才“蓄水池”。强化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引才,积极探索符合济宁经开区特色和企业实际的人才引进模式和机制,加快推进博士后设站工作。开展“青年学子看家乡”系列活动,组织30余名济宁籍大学生参加假期体验系列活动,招募在校大学生14人为“校园引才大使”。用好服务专员制度,搭建多层次招聘对接平台,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活动52场次,服务用人单位50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
精准培训,让青年人才尽其用
立足全区业态发展,瞄准企业需求,建立精准培训模式。邀请各领域专家、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和专业化培训,提高引才聚才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效能。组织开展创业创新训练营,举办“创翼之星”等创业创新训练营活动20场,为青年人才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发挥青年人才之家效能,组织开展交友沙龙、产学研对接、路演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12人,动态认定见习基地2家,募集见习岗位25个,组织青年见习9人。
强化保障,让青年人才留得住
创设人才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保姆式精准化服务。积极为青年人才争取发放“山东惠才卡”和“圣地人才一卡通”,为青年人才在出入境、户籍、住房、金融、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旅游、科研、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为各类高层次人才争取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级首席技师等优秀人才称号,并根据相关文件给予资金奖励,进一步发挥青年人才在各自学科、专业领域中的领军和带头作用。
皮嘉恒 唐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