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2日
第06版:

全市法院

办好“小案件” 守护“大民生”

邻里有矛盾、合同不履行、欠薪就不付、夫妻闹离婚……这些案件每天都在法院上演。

对法官来说,这些小案件经常会遇到,对当事人来说,这是身上的一座“山”,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天大的事。

“小案”不小,折射出人生命运、家庭幸福、社会和国家治理,办案效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法院树牢“小案不小办”理念,真心实意办好每一件“小案”,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小案”深办 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

在汶上县人民法院,处理夫妻之间的小矛盾、家庭成员间的小摩擦是法官的家常便饭。

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和谐,一件件家事纠纷“小案件”关系着社会治理的“大命题”。针对婚姻家庭类案件长期居于民商事受案占比高位的情况,汶上县人民法院成立了家事诉讼服务中心,组建了家事审判专业化团队,有针对性地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汶上县妇联牵头成立汶上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与妇联、民政、基层组织等部门联合为群众提供婚前辅导、心理疏导、婚姻调解、案件审理等“一条龙”服务,将群众的家务事用心、用情办实、办好。

“小案”往往折射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问题,全市法院坚持从小处着手,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发送司法建议,从个案“解决一起”到类案“治理一片”,努力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大文章。2020年以来,共发出司法建议338份,收到回函293份。

“小案”细办 传递司法温度

“谢谢你们的教育、挽救,今年这个年我们一家过得很幸福、很温暖。”春节刚过,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团队收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来自刚上大学的侯某某。

侯某某高一时因朋友义气,参与两个QQ群成员斗殴,致被害人轻微伤,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后又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办理期间,侯某某正值高三,合议庭在准确查明犯罪事实、原因及动机的基础上认为,如果单纯从法律适用角度来说,二审可以维持原判,但是这样被告人就只能中断学业,在监狱服刑,如果倾心挽救,则有可能改变涉罪青少年的命运。

为慎重起见,承办法官与当事人及其父母、老师面对面交流,协调并听取市区检察院、司法局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并委托兖州区司法局进行社区调查。经过深入调查,法院认为侯某某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二审对侯某某改判为缓刑。

案件虽小,却关乎一个人的命运,一家人的幸福。强化对判后失足少年群体的跟踪帮教,创新判后答疑打消当事人疑虑,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让困难家庭重拾希望……全市法院要求法官以“如我在诉”境界,多想一步,多做一点,让案件办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小案”实办 厚植法治信仰

“我们在村里开个小店,卖了几包纸巾,就让我赔钱,我想不通。”2023年1月,曲阜市人民法院受理了某纸业有限公司起诉零售商的40余起销售仿冒该公司品牌卫生用品的案件。

“纸巾案”标的并不大,案情也简单,但蕴含着最基本的法治精神和价值判断,需要通过正确的司法裁判明辨是非,维护法治权威。

承办法官王杨准备借此机会把法理讲透,办好案也讲好“普法课”。他会同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特邀调解员,联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组织了五场面对面的调解,通过法律释明、类案剖析、法规宣传,引导该批案件的40余名被告认可侵权事实和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促使双方就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达成一致意见,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原告对该批案件当场撤诉。

“小案”连着民心,厚积着公平正义,办好“小案”是格局情怀,也是人民法官应有的使命担当。全市法院将深入推进“六个一”专项活动,通过学术论坛、院长专栏、专题征文、典型案例、司法建议,表扬先进,进一步抓实“公正与效率”,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同感。

记者 曹梦溪 通讯员 张乐乐

2023-07-12 全市法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0301.html 1 办好“小案件” 守护“大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