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3日
第04版:

古人消暑的趣话

秦闫

夏天,虽说也只有一个太阳,但它格外耀眼,非同往日,使人酷热难耐,炽灼每一寸肌肤。所幸,“空调WiFi西瓜”让我们享受着无尽之乐。那古代是如何消暑的呢?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在《夏日山中》就给出了一个好的消暑方式。在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一位农人在山林间砍柴,他看见一块石头上四仰八叉地躺着一个白净的裸着身子披头散发的男人,这个人就是李白。农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摇扇子扇风呢?”他说:“我懒得摇扇子,直接脱下长衫,躺在石头上,任由林间的风从头顶吹过。”其实,这是最早的避暑方法,是“绿荫树下好乘凉”的生动诠释,只不过人们没有李白洒脱,在夏天并不袒胸露乳,而是穿薄衣,在绿荫下乘凉。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白居易在《白羽扇》中写到了用扇子消暑。他第一次见到扇子,觉得这是神奇之物,白色的半圆形羽毛,在扇动之下,像飘起来的仙鹤,有风吹过,一片清凉,甚至能把松间树林弄得哗哗响动。他甚至赞誉,有了扇子,一整个盛夏都像下雪,一整年风都吹不尽。他所说的扇子,与我们现在的手工蒲扇很相似。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中,透露出了别样的解暑方式——“吃暑”。夏天,梅子、杏子长得正盛,不仅肉质饱满,还酸甜爽口,不禁口齿生津。

其实,由“望梅止渴”就可知,食梅解渴早已有之。倘若再将梅子做成“酸梅汤”,就会分外解渴。其实,古代也有西瓜吃。据《本草纲目》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在唐朝,外交广泛,西瓜便流入中国。那时看来,西瓜是个奇怪的东西——椭圆形,通体透绿,外皮着黑色条纹,食之吐籽,溢出红汁。但它清凉止渴,汁甜味美,很快便俘获了古人的味蕾。

“大麻仁、柏子仁、干姜、细辛各一两,附子半两,炮,捣,筛,正旦以井华水,举家各服方寸七。疫极,则三服日一服。”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药物”解暑方式——“凉茶”。他在隐居罗浮山后,发现由于气候炎热,传染病流行,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很差。为让百姓少花钱又能少染病,他研究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配方煎煮成茶水给百姓防病治病,创造了“凉茶”用以解暑。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白居易除了摇扇,还在《消暑诗》中提倡另一种消暑方式——“心静自然凉”。这种消暑方法最简单,抛开了一切繁杂的物理消暑方法,通过意念转移注意力,辅以“自我奖励”的方法实现消暑。这点颇似“望梅止渴”,控制其精神,抑制其手脚,可谓之“精神消暑”。

古人的消暑方法,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譬如扇子、水果、凉茶等,是一脉相承的。当然还有时代发展中创新的解暑方式,譬如空调、避暑山庄、冰镇饮料等等。在今夏,不妨来一场古今对话,心中自然是愉悦清爽的。■心飞扬 摄影

2023-07-23 秦闫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1218.html 1 古人消暑的趣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