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3日
第02版:

高起点统筹谋划 高标准实施推进 高水平宣传普及

兖州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 李健 刘玉珲 关春晖)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兖州区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组织实施,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围绕“效率提升、进度把控、宣传发动”三项重点,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有序高效推进。

高起点统筹谋划,下好“四普”工作“先手棋”。针对“四普”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兖州区将战前部署摆在突出位置,做深做实准备工作,提升普查质效。坚持制度先行、规范打底,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协调机制、宣传方案、实地调查流程等,夯实组织力量。落实专项经费保障,组建了30人的普查队伍,择优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设立普查组、宣传组、专家组3个工作小分队,综合运用系统培训、集中学习、“老带新”等方式提升业务技能,配强配齐无人机、RTK等设施设备,切实强化软硬件支撑。创新“战”前部署会议机制,到一线开展实地调查、线索搜集前,组织召开碰头会,提前对调查区域的历史沿革、文物资源、风土人情进行研判,提前联系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对接,针对性制定调查方案,系统性压缩工作时间,有的放矢、高质高效实施普查。

高标准实施推进,绘制“四普”工作“三张图”。绘制悬挂“作战图”。以兖州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的299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基础,绘制悬挂“四普”作战图,运用辨识度高、生动形象的图标,对“四普”新发现、已复查文物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重要信息点进行动态标注。其中“四普”新发现采取建档制度,完善一处标注一处;已复查文物点采取销号制度,确认一处销号一处,实现全区文物资源状况“一图囊括,实时把控”。绘制悬挂“责任图”。将涉及兖州区“四普”工作的人员进行“一图公示”,明确所在单位、联系方式、工作责任、阶段任务等重点信息,确保“干什么、谁来干、何时干”清晰明了,实现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到人头。绘制悬挂“流程图”。立足兖州区文物资源分布实际,突出指导性、实践性、针对性,创新建立了“线索搜集—信息整理—风险评估—前期准备—线路规划—实地勘察”六步工作法,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逐步建立普查“标准流程”,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高水平宣传普及,画好“四普”工作“同心圆”。兖州区坚持“边普查边宣传”,拓宽“线、媒、网”多元化宣传渠道,营造全社会关注文物保护、支持文物普查的浓厚氛围。畅通应急广播辐射“线”。围绕兖州区应急广播系统“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广播终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场景多元的优势,将应急广播作为“四普”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全区344个村庄、社区,以及广场、商超、景区等“十大场景”播发文物线索征集公告。该经验做法于7月25日被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办公室通报表扬。运用线下线上纸网“媒”。一方面印发了2期兖州区“四普”工作简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政策解读、经验宣推,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单位、镇街对“四普”工作的关注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精心制作“四普”宣传片,通过“今日兖州”“兖州文旅”视频号、“今兖州”App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扩大“四普”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织密群众身边宣传“网”。一线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宣传折页,组织开展走访入户,召开村民座谈会,努力构建多方发力、全民参与的“四普”工作格局,织密“能普则普”“应普尽普”宣传网。通过宣传发动,已征集到元圣周公庙、丁郗村丁氏家庙(村集体)、丁郗村丁氏民居(个人)、张在邦暨淑配墓碑、梅可贡暨配墓碑等多处文物新线索。

截至8月初,兖州区完成文物点数据采集60处,包括复核古建筑30处、古遗址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古墓葬1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新发现文物10处,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4-08-13 高起点统筹谋划 高标准实施推进 高水平宣传普及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463.html 1 兖州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