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美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要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主体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实现民富国强,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创建高度的文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主体是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通过法治手段调节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主体是公民,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对祖国应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对职业应勤勉敬重,公民之间应以诚相待、重视信用、友善相处。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党的系列创新成果的学习,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重大论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引导。在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公众广泛认知和接受的理念。
必须持续不断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亲身感知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