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第04版:

“政德教育+标准化”赋能文化“两创”

■本报通讯员 郑伟

202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德教育培训总人数突破10万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标准化深度融入济宁市文化“两创”实践,“政德教育+标准化”培训服务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2021年以来,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济宁市标准信息技术中心组织多名技术骨干系统梳理干部政德教育培训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经验和做法,联合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获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持续提升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2023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批全国首个干部教育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聚焦政德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化

推动规范化运行

济宁政德教育教学资源主要分布在曲阜、邹城等6个县市。为确保培训质量效果,结合标准化试点实施工作,坚持资源统筹、整体打造的“一体运作”办学原则,强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济宁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干部政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代行职能,强化对市县两级干部政德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

全面统筹整合教学资源,以学院作为面向全国开展政德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曲阜、邹城、嘉祥等地设立了政德教育教学区,形成了“一院多区”的办学格局。对市县两级承办的各类班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批、统一监管、统一考核,制定规范完善培训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做到培训主体、班次审批、师资选配、内容审查、教学形式、管理服务等“六规范”,有效保证了教学培训质量。

提升政德教育培训建设活力

支持特色化发展

坚持“标准引领”的运作体系,通过服务标准化、标准体系化、体系科学化设计思路,在政德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明确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绘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全员参与、多方互动,充分调动政德教育各领域各岗位人员参加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形成涵盖干部政德教育领域、具有鲜明政德教育特色的工作规范、业务规范、岗位职责等184项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课堂教学方面,开发了50余堂总论课和分论课课程标准。现场教学方面,依托曲阜“三孔”、邹城“两孟”和嘉祥曾庙等传统文化资源,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孔子大学堂等现代文化设施,以及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和微山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红色文化纪念地,打造了30余处现场教学标准化示范点。体验教学方面,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再现,展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果,打造了10多处标准化示范点。礼乐教学方面,精选地方非遗项目和传统曲艺,创作山东快书《官箴碑》、渔鼓《孔子试徒》等学员喜闻乐见的礼乐教学剧目。

激发政德教育培训内生动力

推进内涵式发展

在标准化试点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案例教学“多元一体”教学方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0多名学者组成,为政德教育专题课打造、学术咨询、研究交流等提供智力支持。面向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乡土人才等,选拔了一批政治理论强、传统文化素养高的复合型师资,建立了100余名专兼职结合的“政德教育师资库”。连续五年在省社科规划中设立“干部政德教育”专项,开展94项课题研究,《传统政德创造性转化理路研究》课题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三年来,在市委组织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济宁市标准信息技术中心密切联合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等试点承建单位,完成了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立项申报、《政德教育培训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研制和《新时代背景下运用标准化理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政德教育培训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示范推广研究》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等工作,受到高度评价,为全国、全省干部政德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济宁样板”。

2024-08-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814.html 1 “政德教育+标准化”赋能文化“两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