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体儒
本报通讯员 高志清
近年来,泗水县残联创新实施“1+4”便民办证新模式,以畅通残疾人证办理无障碍绿色通道为中心,采取“随时办理+集中下乡+巡回办证+上门入户”方式,不断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架起便民服务“立交桥”,破解残疾人证办理“堵点”,有效解决“折返跑”等问题,群众办理残疾人证更加便捷高效。
下放权限“随时办”
优化办证资源和环节
泗水县整合残联、卫健、人社、民政等部门资源,成立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建立镇街初审、医院评定、医生监督管理、发证公示、档案管理、信息共享查询六项制度。将残疾人证申请和初审权限下放至各镇(街道)残联,方便群众就近就便申请,在各镇街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专窗,切实方便了群众。线上通过登录县政务服务网和“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公众号,即可申请残疾人证办理和补贴发放等服务。联合县卫健部门成立评残专家委员会,对评残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深入交流,使残疾评定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定期向镇街残联、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推送相关数据,确保数据实时共享,及时落实各项惠残政策。
主动服务“暖心办”
评残规范化便民有保障
制定《泗水县下乡集中入户办理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规定每年4月份为全县集中评残办证月,依次到13个镇街开展集中办理残疾人证活动。由各镇街残联提前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摸清需新办证、到期换证及有入户需求对象的底数并建立台账,县残联组织评定医师到各镇街办证服务中心,群众在现场直接由工作人员帮助填表,评定医师按残疾类别进行鉴定,现场完成评定工作,同时为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等有上门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一站式”上门入户服务。同时,为减轻残疾人办证经济负担,县残联还将专家鉴定费和照相费等相关费用列入县级公共预算,为全县广大残疾人办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方便群众“上门办”
开展常态化上门评残服务
除每年4月全县集中办证月之外,从5月份开始,由各镇街残联统计新增需集中、入户评残人员满10人以上,即可与县残联对接,进行集中巡回评残,由县残联联系相应类别评残专家赴该镇街开展巡回下乡集中办理残疾人证。针对高龄行动不便、重度卧床等对象,由镇街残联和村残协入户核实情况并上报,组织评残专家为残疾群众开展常态“一站式”上门入户评残服务,评残模式由“你上来”变为“我下去”,确保符合评定条件的残疾群体“应办尽办”。今年以来,泗水县残联累计开展上门评定服务281次,已为2359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核发残疾人证,目前已办理残疾人证25829人,残疾人持证率达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