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允
儒学文化交流中心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立足儒学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儒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紧盯工程节点,梳理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任务清单,按任务节点推进。目前,1、2、3号楼主体完成封顶,二次结构正在施工,其他建筑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施工。
紧盯工程节点
3幢楼主体封顶
近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项目一期工程儒学文化交流中心1、2、3号楼完成封顶,工程建设迎来新进展。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项目位于曲阜市尼山镇尼山圣境景区以西,鲁源新村以南,毗邻正在建设的鲁源小镇,场地西侧紧邻鲁源河,南侧靠近小沂河,项目分为儒学文化交流中心和生活中心A区两个片区,于5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紧盯建设目标,按照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聚焦关键节点,严控进度、安全与质量。面对夜间施工受限、场地狭小、高温、雨季汛期条件制约等挑战,项目团队制定专项措施高效推进,按要求实现施工节点。
“1号楼主体工程于7月27日完成封顶,目前一层二次结构施工完成50%,2号楼主体工程于8月2日完成封顶,目前一层二次结构施工完成20%,3号楼主体工程于8月8日完成封顶。”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丁良良说,4至8号楼正按照任务节点有序施工。
“1、2、3号楼主体均高度超过8米,跨度超过18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在浇筑前需要提前进行编制方案。”该项目现场工程师王瀚渤说,在主体施工阶段,就对浇筑方案进行编制,反复论证,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现场施工进度。
克服施工困难
倒排工期赶进度
今年雨季雨量大,位于项目上游的尼山水库开闸放水导致项目地下水位升高,给施工带来一定考验。“最初4号楼挖土方时并没有挖到水,但由于水库开闸放水,导致小沂河水位上涨,4号楼施工现场出现了地下水。”丁良良说,通过增加降水井和其他排水措施,及时把施工现场积水排除,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确保项目按期完工,项目部将科学部署,压茬推进,按照各控制节点,加快推进方案深化、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项目招标,确保2024年底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封顶。
今年以来,济宁市文化“两创”建设专班通过实地查看建设情况,对项目进行督导调研。要求各单位要实干为先、只争朝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成效;要围绕目标任务,严把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用;要靠前服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高温、强降雨、极端天气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项目建设安全底线。
为此,项目部与各参建单位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尼山文化片区各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增效,圆满完成“双过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