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4年10月22日
第03版:

风吹稻浪 “丰”景正好

■ 图文记者 梁琨 鲍童

连日来,三秋生产工作快速推进。截至10 月 20日,全市秋粮应收面积 583.28 万亩,已收 525.65 万亩,占应收面积的 90.12%。其中,玉米(纯作)应收面积 402.95 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毕;大豆(纯作)应收面积 65.21 万亩,已收 64.56 万亩,占应收面积的 9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收面积 24.51 万亩,已收23.9 万亩,占应收面积的 97.51%;水稻应收面积 58.82 万亩,已收 8.64 万亩,占应收面积的 14.69%;甘薯已收面积 25.6 万亩;花生已收面积 52.02 万亩。

秋收的同时,秋种工作也在稳步进行。目前,小麦应播面积 571.17 万亩,已播 352.33 万亩,占应播面积的 61.69%。

金秋十月,走进广袤的田野,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璀璨的光芒。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脑袋,饱满的颗粒紧密相拥,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微风拂过,稻浪层层涌动、沙沙作响,奏起金秋的丰收乐章。

在鱼台县清河镇种粮大户陈宜强的稻田里,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紧张地忙碌着。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稻草打捆、小麦播种,全流程机械化作业。颗粒饱满的稻米载满了一车又一车,一幅美丽的丰收盛景图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今年,我种了320亩水稻,品种好,每亩能收一千三四百斤,又是一个丰收年!”陈宜强高兴地说。

鱼台大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依傍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的充沛水系,米粒均匀、晶莹透亮、洁白如玉,蒸煮后气味清香、柔软爽滑,备受食客喜爱。近年来,鱼台县委、县政府实施以“五统一”为主要模式的绿色稻米发展战略,标准化种植规模连年扩大。全县优质品种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硬板育秧机插秧集成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两减一增技术、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生态绿色循环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鱼台大米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水稻种得好,更要收得好。记者了解到,今年鱼台县的30万亩水稻在10月22日前后展开大规模收割。其中,20万亩水稻可实施秸秆打捆离田,10万亩水稻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全县水稻机收率达到99.9%,预计10月底,全县水稻收获工作可全面完成。

“通过选择优质品种、科学播种、合理密植、精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配合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让农户的收入提高了,也高质量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鱼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永介绍,今年水稻收割期间,鱼台县上阵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投入各类农机具8000多台套。为确保机收工作的顺利进行,鱼台县农机部门提前行动,检修各类农机具、培训农机手,并组建3个技术指导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设立服务热线、跨区接待服务站,开辟6条农机绿色加油通道,全方位、多举措保障水稻机收工作顺利进行,助力农民朋友颗粒归仓。

为做好这篇“米”文章,鱼台县不断加强稻米加工能力,逐步形成加工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稻米加工企业42家,建有各类稻米加工生产线40余条,日加工能力均在200吨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稻米加工产业集聚区和苏皖豫鲁四省水稻加工集散地、东北三省稻谷加工周转区,产品远销全国多地。

2024-10-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507.html 1 风吹稻浪 “丰”景正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