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信息时代,手机上的日历早已成为标配。电子日历的出现,让纸质日历受到冷落,似有被市场淘汰的趋势,但我仍然钟爱纸质日历,特别是挂历款式。
月历的挂历款式多种多样,把精美的月历挂在厅内,既能看日期,还可以装饰美化客厅。山水画静谧典雅,花卉类妩媚艳丽,建筑类大气庄重,不论是哪一类,都是挂历设计师精选的一幅幅美景,能让你赏心悦目。
挂历不仅带来视觉的愉悦,还能给人无限的空间想象。掀开挂历的每一页,一个月的日子就在眼前展开,仿佛让我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让我对它们心怀憧憬,目光从一个方格移到另一个方格。当时光进入每月的最后一个方格,不管憧憬实现了多少,都爽快地把它撕下,向它告别,继续满怀希望地迎接新月份的到来。
这一掀和一撕,就像迎接和告别岁月的仪式,人生的历程也在这一掀和一撕中延伸,人生之味也在其中了。
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中国月历是一本浓浓的乡愁。月历上的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存,有传承千年的传统佳节,有带领我们走过春华秋实的24节气,还有藏着我和家人行走于岁月的沉香。
每掀开一张月历,看到光阴在月历中流转,都能把我带回到记忆深处的某些瞬间:谷雨,和家人一起踏青,赏樱花;夏至的傍晚,和家人在湖边漫步,享受湖面吹来的湿润凉风;中秋,和父母家人在月下品尝月饼;冬至后的周末,家人围炉取暖话家常;除夕之夜,一大家人围着餐桌,边享用母亲烹饪的年夜饭,边欣赏春晚。
旧日时光的温馨画面,一幕幕在眼前飘过,让远离故土的我回味一番,以聊慰对故乡、对亲人和远去父母的思念。
在海外,获取一本西方的月历轻而易举。但要得到一本中国月历,却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里的书店不销售中国月历。在加拿大,一般是从华人超市获得中国月历。但超市发放中国月历通常与消费挂钩,满足消费门槛才能免费获得一本或大或小的中国月历。
每年的11月份,是华人超市发放中国新月历的时候。2023年我去一家华人超市购物,正遇上发放中国月历。我拖着购物车到收银处结账时,问收银员,“新年的中国月历怎么发放?”“购物35元以上,小月历(约扑克牌的大小)一本;购物88元以上,大挂历一本。”她回答道。
收银员扫完我采购的物品,消费总额只有63元,离88元获得大挂历还差25元,我的大脑快速盘算还能买点什么。对于我们两口之家,每周在华人超市购物很有限。
忽然一个念头在脑海闪过:买米!既能存储,又是刚需。一袋米18元,买两袋就足以补上缺口了。我快速跑到米架上提着两袋米过来,结账后,收银员交给我一本大挂历。那上面是喜庆的中国红,金色的福字,充满着吉祥如意。我欣喜地把它带回家,郑重地挂在了客厅。
2024年的11月,我早早地就在心中筹划去华人超市的购物清单,以确保结账时能一次顺利地得到一本大的中国挂历。这一次,我如愿以偿。
这本新的蛇年挂历,带我走向新年的每一天,也让我的一怀乡愁,再度去亲吻岁月的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