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斐 / 文 杨国庆 / 摄
乙巳启元,万象更新。
过去一年,“高质量”“高水平”“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些经济发展的热词在济宁都能找到对应的图景。行走在孔孟大地,目之所及皆是“新”的脉动和“质”的蓬勃,心之所感皆是高质量发展彰显的活力与韧性。
传统产业迭代升级、高新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争先布局。近年来,济宁市以“新”提“质”,以“质”谋“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千方百计赢优势、赢主动、赢未来,奋力谱写强市建设新篇章。
打开济宁现代产业体系“成绩单”:全市上下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能级不断提升,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金鹰集团莱赛尔纤维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新增“四上”企业17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00家,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14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可以说,这些为济宁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焕发新活力
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
对城市来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因地制宜”,就要在分析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选准用力方向。济宁,亦如此。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和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持续推动制造强市稳中有进、工业经济持续向好、技改投资纵深拓展、数字经济聚势赋能、企业培育焕新提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提到新质生产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代表着一种生产力质的飞跃。难道传统生产力就只能和“低端”“落后”“陈旧”这些词语挂钩吗?其实不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中,济宁市传统制造业并未停滞不前,而是以智能化升级乘风破浪,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技术改造作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上向“新”。同时,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鼓励支持帮助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扩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融合,聚力培育产业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智改数转网联”让老厂房变成智能车间,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高新产业抢滩占先 激发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关键字就是“新”字。新质生产力以“新”为起点,通过新技术和新业态推进生产方式的迭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激活科技创新这一“源头活水”。在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个试件的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在直径约3厘米的圆形小盒上,密密麻麻地竖立着比头发丝还细的针,肉眼难以计数。“这是我们公司员工自主编程设计,由公司生产的高精密数控机床通过连续21小时不间断加工而成的针型试件,这个试件共有127根针,每一根针的直径约为0.05毫米。”公司副总经理于国辉说。
卓越的性能表现、广阔的市场需求背后,是蒂德精机持续领跑的技术优势。而实现技术突破,不仅需要研发团队的持续探索,更需要准确锚定发展方向,实现行业的跨越式进步。目前,该公司共建有国内外5大研发中心,拥有6大省市级创新平台,具备高档机床研发、新材料研制、先进技术测试和可靠性提升等优势。
济宁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争取125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第一批),数量居全省第3位;1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人才引领型企业试点名单,数量并列全省第4位;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认定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63家,争取22家企业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数量居全省第3位……济宁市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不断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如今,在济宁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孕育兴起,迈出新步伐、开启新征程。
未来产业争先布局 抢占新赛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是题中应有之义。
据了解,我市现已起草《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济宁有基础的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5大领域19个重点方向,加快在智能机器人、细胞和基因技术、稀土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领域布局一批重点项目。
当前,济宁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聚力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实施集成电路“强芯”、机器人“补链”、汽车电子“支撑”、智能终端“扩量”、锂电“聚能”、软件“三名”等工程,集中力量打造机器人、集成电路两条核心链条,突破发展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持续壮大嵌入式软件规模,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此外,发力建强14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9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持续开展企业DCMM贯标工作,激活数据资源价值。
我市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焕发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再添新动能,正阔步迈向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随着众多优质项目的加快建设、建成投产,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济宁新画卷正在加速绘就。
在济宁,每一处都涌动着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力量:从繁忙的施工场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现实图景,一个个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家家企业接踵入驻、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工业园区里日新月异,厂房车间内繁忙有序……我们期待,在未来,新质生产力能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魅力。济宁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全力推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
❶蒂德精机
❷海富电子
❸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
❹海纳科技
❺山东晶导微电子
❻新风光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