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第05版:

农业更高效 乡村更美好

——王庄镇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丽丽

通讯员 曹楠 李晓晗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产业,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曲阜市王庄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精心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成功地将各个链条紧密衔接,实现了从低端向中高端的飞跃,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智慧农业高效便捷

在王庄镇的田间地头,大型机械设备与智慧农业蓬勃兴起。历家庙村村民陈学强站在自家700多亩的土地上,感慨万分:“如今,我只需在手机微信群里发条信息,无人机技术人员就会带着设备前来,不到一天的时间,700亩地的农药喷洒工作就完成了。”这正是王庄镇智慧农业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走进王庄镇农事服务中心,一块巨大的全数控显示屏映入眼帘,它如同智慧农业的“大脑”,实时显示着全镇120多台农机的所在位置和运作状况。“通过整合气象数据、土壤肥力数据以及农作物生长周期数据,我们构建了一个综合信息数据库,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该服务中心总经理董本清介绍道。这种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不仅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让农户享受到了一站式、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抱团发展促进振兴

王庄镇耕地资源丰富,自古便有着“粮仓”的美誉。清乾隆年间,后孟村的小麦粉因质优物美作为孔府专供,得名“圣府粮仓”,种麦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做煎饼用的面粉,是‘圣府粮仓’的优质小麦,加工出来的煎饼才会更好吃。”在王庄镇千禾食品有限公司的煎饼生产车间,孟李村村民孔庆芳一边操作煎饼机,一边自豪地介绍共同致富品牌“圣府粮仓”。

依托“圣府粮仓”品牌优势,王庄镇着力构建粮食生产环节全链条,推进各领域环节抱团发展,初步建成从田间到餐桌的“育、种、管、收、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展销中心”的经营模式,对粮食合作社及农户粮食种植品质进行规范化提升,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村一品”强村富民

在王庄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孔村的葡萄、毕家村的黄桃、三门庙村的莴苣、冯村的香梨……这些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各村的代名词,这是“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一村一品”有序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王庄镇各村依托党建引领“一村一块田”,将土地“化零为整”,将农户碎片化的小田块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土地,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实现增收基础上,把握泗河观光路建设机遇,利用沿线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互通互融,不断扩大产业链延伸,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多赢”。

王庄镇通过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为人民服务,让村民真正成为受益者。

2025-01-09 ——王庄镇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4962.html 1 农业更高效 乡村更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