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
第04版:

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妇联

“法德情理”绘就调解新“枫”景

■通讯员 赵振娣 刘丽军

近年来,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妇联充分发挥引领服务联系职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密切联系四支队伍,采取 “法德情理”巾帼工作法,从“小切口”入手解决民生“大问题”,以家庭“微治理”融入基层“大治理”。

专业人士普“法”,让办事有“尺度”。坚持法律在家事调解工作中的底线作用,利用法律常识向当事双方讲道理、摆事实,促成双方和解,守好社会公平正义。依托 11 名法律工作者、40 名法律顾问、80 名“三官一律”等人员,成立“百人普法宣讲团”,向群众宣传相关家庭婚姻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进村送法、以案释法、培训讲法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他们还创办了“礼说娜谈”“老梁调解‘父女档’”维权工作室,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服务。去年,街道累计开展巾帼法治讲座 10余次,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服务30余次,解决婚姻家庭矛盾诉求20余件。

乡贤能人颂“德”,让民风有“厚度”。健全完善乡贤选举机制,推选在外创业成功、退休赋闲在家、热爱公益事业的乡贤能人, 组建57人的文明先锋队,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乡贤能人情况熟、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平时常与群众沟通,遇事多与群众商议,常态化组织妇女群众参与活动,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加强对乡贤服务的考核评价,建立工作业绩档案,及时表彰优秀乡贤,用好退出和准入机制,提振乡贤热情,保持乡贤活力。去年,各村坚持用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累计提供服务4000余次,成功化解村内家庭婚姻矛盾19起,切实提升了辖区妇女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村内“五老”用“情”,让调解有“温度”。面对土地纠纷、口角争执等邻里矛盾,各村积极用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和事佬”队伍,发挥他们讲政治、懂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春风化雨中化解双方家事矛盾,让调解更有“温度” 。目前街道“和事佬”队伍达到163人,去年参与调解家庭矛盾纠纷11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余次。

妇联干部讲“理”,让解难有“速度”。建立“周三说事”机制,合力调处化解,现场办结率达 95%。建立“就近调解”机制。妇联利用空闲或晚上时间,走出家门、走上街面,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小凉亭、小长廊等场所,组织开展“广场夜话”“树下议事”等活动,与群众见面谈心、说事拉呱,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建立“定期回访”机制。每月10日,镇村妇联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对来信来访问题处理情况进行“回访”,对重点疑难问题现场办公,上门做好政策解读和问题答复工作。目前,街道已成立中樊村“樊”事必办、四庄新村“议事堂”、滨河新村“河”姐姐等调解组织23支,去年成功化解矛盾30多起,开展回访6轮次,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2025-01-17 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妇联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5656.html 1 “法德情理”绘就调解新“枫”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