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第04版:

发展特色农业 “闲冬”变“忙冬”

■通讯员 周广慧

隆冬腊月,劳作不止。在任城区唐口街道,田间地头奋斗的脚步没有停歇,广大农民朋友努力降低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产品供给,为丰收蓄力。他们纷纷聚在一起,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科学种养、增收增产等方面,满腔热情学技术、搞经营、上项目,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春的气息。

“充电”

“咱们北方种植大葱多是育苗移栽,出苗期要防止表土板结,幼苗开始迅速生长时要追肥一次……”这天小寒,笔者来到唐口街道杨庄村村委大院时,冬季阳光工程蔬菜培训班的技术专家正在给这里的“学生”讲授大葱的栽培技术。

聚在这里听课的不是中小学生,而是杨庄村的村民,他们听说区农业农村局要在村里举办蔬菜培训班,村民都哈着寒气争先恐后报名,一上午就有100多人参加。课堂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还像小学生一样举手提问,请专家详细讲解,促进农民长技能、增本事。在村民杨小春家里,他正和6位 “工友”边喝酒边商计到济南“打年工挣巧钱”的事,决定近日就出发,开春种地时返回。据说月薪给他们每人6000元左右。而大流店村的草莓种植户张德利心中却有另一番算盘。他感觉去年种植的草莓口感明显不如人家。经过多次培训,使他找到了原因,拾回了信心。现在他正真诚地拜师,虚心向街道草莓种植协会的技术员请教,还从网上淘到了七八本专业书籍,当起了“读书先生”。他笑呵呵地告诉大伙:“俗话说人勤地不懒,我有信心从草莓大棚里抱回一个金疙瘩。”

“贩运”

寒冬时节,忙碌一年的村民大都清闲下来,但在前王堂村,种植大户王大清却忙得不得停歇:“忙得很,瞧,都有点出汗了。”王大清不仅要照顾自己的2万多袋秀珍菇,还不停地穿梭于村里另外两户的食用菌大棚里,帮助菌农收购成品进行外运促销,在唐口街道农村像他这样忙着促销农产品的个体“贩子”达1600多人。唐口的银耳、蘑菇、草莓、莲藕、鲜鱼等都是本地特色农业生产的亮点。该街道以抓市场销售和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在农村投资兴建了农产品批发、湖区特产等市场,统一组织对外销售农产品系列,为农村农闲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增收渠道。

在村民姚敬元家里,他正在乐呵呵地告诉10多个邻居发家的“秘诀”。去年,老姚冬闲时贩运稻草,一共挣了1.5万元。前几天,利用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他刚刚又新买了一辆机动大三轮。他告诉大家:“今年政策更好,咱要在销售这条道上铆劲放手大干一场!”

“送礼”

这几天,可把唐口街道魏楼村的村民魏祥路给忙坏了。他家养了8头奶牛,可自家耕地少,农家肥根本用不了,往年都白白地扔掉了。今年冬天,周边菜农纷纷前来村里抢购牛粪。水涨船高,50元一车。老孙瞅准机会,利用自家车专送农家肥。对庄稼人来说,这送到地里的农家肥可是“大礼”,让农民朋友们欢喜不尽。

茹行村的茹茂宽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光是大棚收入一年就得好几万元,这天,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给他送去了可心的“年礼”。茹茂宽抱着一大摞科技书籍和两叠农地膜对大家说:“以前慰问帮扶都是什么米面、豆油之类,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礼物’,农民种地,还得靠它生利。”

农田里、温室内……奋斗不止,丰收在望。

2025-01-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5747.html 1 发展特色农业 “闲冬”变“忙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