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6日
第03版:

邹城市

三抓三促增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穿透力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张秋恒 马文鹏)近年来,邹城市积极把握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规律,通过抓“关键少数”促干部履职尽责、抓协调联动促监督质效提升、抓制度机制促政治生态优化,不断增强日常监督管理穿透力,切实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抓“关键少数”,多角度促干部履职尽责。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建立“一把手”任职函告制度,印发《致“一把手”的一封信》,汇编应知应会政策规定,引导新调整“一把手”依规履职。发挥审计监督“探头”作用,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加大对“一把手”履职过程监督,有效弥补离任审计相对滞后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工作,明确交接主体、细化交接内容、严格交接程序、明晰交接责任、增强交接时效,规范离任领导干部及时与接任领导干部进行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经济财务、重要事项等4个方面职责交接,强化第一责任人责任,增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

抓协调联动,全方位促监督质效提升。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优势,形成纪检监察、组织、巡察、机构编制、审计、信访等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干部监督工作格局,全方位了解干部情况。发挥信访举报监督“窗口”作用,建设网络、电话、短信、来信、来访“五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完善涉组涉干信访举报督查评估机制,注重从中分析干部队伍在理想信念、纪律作风等方面问题,跟进加强教育管理。延伸监督触角,出台《邹城市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紧盯“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干部表现,促使干部养成自觉接受监督习惯。

抓制度机制,常态化促政治生态优化。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机制,建立干部负面信息清单,把严格的监督措施嵌入推荐、考察、公示、决定等干部选任关键环节,实行干部推荐风险评估和终身负责制,用好“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构建分点防控、分情追责的选拔任用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完善提醒函询诫勉机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处置,推动监督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和事中管理转变,助力干部健康成长。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的暂行办法》,明确了容错的11种情形、不予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和不予容错的5种情形,细化容错程序,以组织担当激励干事创业。

2025-01-26 邹城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6232.html 1 三抓三促增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穿透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