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第04版:

锚定“走在前” 奋力“勇争先”

邹城 勇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新能船业

天河科技生产车间

艾坦姆生产车间

恒信年产50万吨 乙醇绿色能源项目

福特纵横户外主题公园

通讯员 邹正言

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了“走在前、勇争先”的动员令,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2025年,邹城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对标一流,锚定“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的奋斗目标,加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勇争先”的担当,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排头。

聚焦工业倍增,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提速绿色转型步伐,推动产业攀高向强。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推动“1+5”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加快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生态,年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快向高端化攀登。精细化工产业,推动恒信50万吨乙醇满产达效,新上投资100亿元的150万吨醇氨等9个延链项目,打造国内最长的煤基化工产业链条;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扩产50%,建成投产26亿元的山能智慧制造二期等30个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矿用设备生产基地。加快向智能化升级。机器人产业,推动投资5.7亿元的天河矿山机器人、5.6亿元的珞石二期等项目投产,让“邹城机器人”抢占更多国内外市场;数字经济产业,建成投用4.5亿元的兖矿鲁西数据中心,完成6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向绿色化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投资30亿元的特种纤维、30亿元的莱赛尔等项目落地,推动8万吨细纱等9个项目满产达效,打造全国最大的无碱玻纤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提速推进投资41.3亿元的农保产业园,建成投产11.3亿元的肝素钠等8个项目,打造鲁南生物医药新高地。加快向集群化发展。坚持国企和民企并重、规模和质量齐抓,推动工业经济规模膨胀、总量扩张,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工业营收达到1100亿元。

深化百企培育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规模。引导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大手拉小手”,加快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强力攻坚企业培育,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和跟踪指导服务,“一企一策”扶持骨干企业进阶跃升,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00家,营收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强力攻坚工业技改,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总投资598亿元的93个技改项目,推动100家企业“智改数转”“数实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强力攻坚招大引强,绘制涵盖企业、项目、地块厂房、重点配套设施等内容的要素布局图,明确产业细分领域和延链补链强链目标企业,用好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放大基金“杠杆”作用,持续招引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完善科技赋能体系,放大创新引领作用。坚持育主体、建平台、引人才、促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加速创新主体“小升高”“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努力搭建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接更多高层次科研项目,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亿元。聚焦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突出企业需求、人才需求、产业需求“三个导向”,实施“接二连三”融合、人才沿链集聚、高能级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青春邹城”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六大行动”,支持企业采取揭榜制、挂帅制、科研众包等方式引进人才,年内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30个以上。

实施园区扩容计划,夯实产业发展保障。锚定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目标,完善开发区空间规划体系,打造“三镇两街”经济带,形成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发展格局。坚持产业布局、基础配套、管理运营、服务保障“四个一体化”,深入实施园区承载力提升计划,加快“五大生产要素保障中心”和“五大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完成水资源利用中心、气源保障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新建供水管网30公里、雨污管网58公里、供电线路30公里,完成道路改造18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新增蒸汽、供水、天然气供应能力370万吨、3000万立方米、4亿立方米,形成要素供给比较优势。

深化改革开放,在鲁南经济圈奋勇争先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健全“三争三聚六攻坚”工作体系,实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等百项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全力破除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效能整体提升。全面建立镇街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企业管理等制度,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外贸进出口总额倍增计划,建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产业目录库,持续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培训,组织外贸企业参加俄罗斯工程机械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和经贸交流活动,加大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对接力度,全力开拓俄罗斯、中亚等国际市场,推动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0亿元。加快兖矿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荣信港二期项目,推进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打造京杭铁水联运物流重要枢纽。

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聚焦“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和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1533个事项线下“一站式办理”、线上“一网通办”。分类推进16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建设,深化“静默认证”“VR勘验”等智慧化服务平台应用,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9%以上。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心用情当好企业“服务员”,推动多部门检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深化政金企合作,扩大普惠小微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精准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加速文旅融合,勇担文旅名城建设使命

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深化“一五一十”工作格局,实施文化“两创”展示、文明交流互鉴等“六大工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举办2025母亲文化节、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孟子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联合国内外130个邹鲁文化城市,深化交流互鉴,扩大文化合作,推出《孟子》全篇英、日、韩三个国际版本,持续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加强美德邹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拓展家校社网心“五位一体”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25家A级景区焕新行动,加快“两孟”、峄山、孟苑创建5A级景区,全力办好伏羲文化节和草莓节、桃花节等“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邹东深呼吸”“到孟子故里,养浩然之气,做大丈夫”文旅品牌,推动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强化与苏州恒力、福特中国、浙江中图合作,做强投资56亿元的孟子湖文旅度假和中国首座福特越野基地、省五星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大洪漫谷等龙头项目,全面提高文旅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

加速繁荣公共文化。全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文化惠民服务,举办文艺演出、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提升城市社区“孟子书房”和镇村“乡村书房”建管水平,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头雁领航”文艺创作试点,策划孟子三研馆“一步一景”沉浸式微演出,创作《长江黄河》《路人》等一批优质文艺作品,让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全面振兴乡村,产业升级激发共富活力

持续深化示范片区建设。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高标准推进孟子湖、凤凰山等13个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城前片区、石墙片区、太平片区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坚决打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收官战。聚焦“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深化乡村治理、增进农业质效”四个目标,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创建更多省市级和美乡村。坚持建管并重,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力打好春夏秋冬“四季战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45%以上。

全力抓好特色产业培育。扛牢粮食生产大县责任,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4.2万亩、产量9.9亿斤以上。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深化第三批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友泓二期、至澄食用菌产业园区等项目,年产鲜菇45万吨,打造全国最大的瓶栽杏鲍菇出口生产基地,带动“邹城蘑菇”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持续扩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模,推动石墙堃茂、城前灵泉湖、峄山盛农等基地建设,工厂化养殖面积突破6万平方米,进一步做强“一菌一渔一茶、两莓两薯三桃”特色产业,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达到12个。

全面加快强村富民步伐。深化落实省“万村共富”计划,制定“强村共富”集体经济发展措施,推广“百企兴村”、强村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经验做法,用好“土地流转+优先雇用”“股份合作+保底分红”“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村企联建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编辑感言

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激昂号角已经吹响,邹城锚定“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的奋斗目标,以“走在前、勇争先”的奋进姿态,阔步迈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聚力强工业,推动产业朝着高端化攀登、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发展;聚力抓改革,坚定不移破堵点、扩开放、优环境;聚力兴文化,加速文旅融合,迸发产业活力;聚力作示范,深化示范片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乘势而上勇作为,奋进发展正当时。邹城用实际行动诠释“走在前、勇争先”的担当,用拼搏奋进书写发展新篇章,必将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耀眼光芒。

2025-02-13 锚定“走在前” 奋力“勇争先”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7014.html 1 邹城 勇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