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赵建国 张思超)近期以来,市财政部门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聚力支持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强化财政政策要素保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坚持精准靶向发力,打好支持企业技改、数字化转型、升规纳统、企业家奖励等方面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完善市级支持制造业政策措施,市级统筹专项资金1.5亿元,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激励广大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多作贡献,持续扩大我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为工业经济倍增提供强力支撑。同步围绕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和效率,抓好政策宣传解读,简化审批流程和拨付程序,力争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到位。
加力增效支持重点领域。发挥各级技改专项资金引领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煤化工、造纸、纺织服装、专业汽车等传统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用好1亿元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奖补资金,统筹落实地方配套资金,重点围绕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3个行业,支持756家试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推动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扩大对上争取成果,坚持市县和部门联动,做实申报基础要件,确保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
财金联动放大投资效应。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精准谋划基金项目,深化与国家、省头部基金和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同步用好市级工业技改投资基金,聚焦“232”优势产业集群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集中支持重点技改项目。同时突出工业技改投资基金滚动使用导向,对实际投资到位后1年内退出的,可让渡全部收益;对实际投资到位后2年内退出的,可让渡50%收益,以此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完工即退,促进投资回收、滚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