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第07版:

越河街道

搭建“文艺两新”干事创业平台

■通讯员 季淑琦

近日,任城区越河街道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文艺两新”工作融入项目建设,融于文旅发展,给辖区文艺工作者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活运河文旅资源发展新动能。

强化资源整合

深化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济宁市古运河沿岸,文化底蕴深厚,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我市唯一“山东省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越河街道围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聚焦资源挖掘整理,建立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台账,确保文旅资源底数清、情况明。目前,街区有东大寺、崇觉寺铁塔、浣笔泉、河道总督署遗址展示馆、竹竿巷、太白楼等运河遗产35处,新文艺组织50余个,涵盖文创产品设计、音乐创作、茶艺等新文艺群体从业者500余人。

激发创新活力

绘就文化产业发展新画卷

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放大“三街六巷”本土业态特色。依托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开展青年市集、人才夜市、“文润任城·乐享生活”等活动,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300余次,运河音乐会60余次,研学游活动40余次,运河夜校400余课时,覆盖学员6000余人。2023年3月,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并荣登《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夜游运河榜单,“运河记忆”文旅市集获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

紧盯发展需求

金融赋能助力街区发展活力

街区紧盯企业和商户诉求,主动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打造政务服务15分钟生活圈。创新开展“网格+信用”街区治理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金融助力、文化赋能,积极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持续优化提升街区创业就业环境,为“文艺两新”工作者提供发展平台。在市、区文联的支持下,街区属地镇街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着力缓解“文艺两新”从业者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采取“地毯式”全面走访、“保姆式”上门服务、“团团坐”沟通交流等方式,提供精准适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优化创业环境

赋能“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

本着“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促进群众求职就业”的宗旨,街区常态化举办人才夜市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各类招聘信息,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围绕带动青年人创业就业,依托“运河·青年市集”,开办“运河夜校”,聘请资深专家为青年授课,开设书画、古琴、茶艺、汉服文化、八段锦、古典舞等50多个类别的课程,打造青年自我提升的青春学堂。依托特色资源,发挥“能人带、带能人”就业创业积极作用,在街区开展现场教授活动1000余场,实现了文化传承、就业创业双赢,2024年,竹竿巷“运河记忆”创业街区荣获省首批创业街区建设试点。

2025-03-12 越河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8956.html 1 搭建“文艺两新”干事创业平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