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雨晴
近日,任城区济阳街道草桥口社区通过深度融合社工的专业性与志愿服务的群众性,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资源分散、服务碎片化的难题,以“专业社工引领方向+志愿服务凝聚力量”的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社工赋能 突出“专业化”
“幸福拾光”项目是草桥口社区实施的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之一,由专业志愿者建立独居老人档案,并根据社区志愿者特点孵化“互助式”服务项目,开展“帮帮爱”“邻里情深”等自助、互助式养老项目。草桥口社区将社工人才的“专”与志愿者的“广”相互结合,统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社会服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社区还积极鼓励社区“两委”、网格员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考取社工证,确保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主动链接共建单位,为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母婴养老护理、心理学和营养学等专业知识培训,丰富志愿者的技能储备。
资源整合 突出“多元化”
社区将3个小区红帆驿站和1个实践站、1个暖心公益站、1个文化长廊、1个暖心驿站融合起来,打造“项目+场所”服务阵地。投资2万余元打造暖心公益站,为外卖员、快递小哥等群体提供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便捷服务。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组建“爱在草桥”“万家欢”等13支志愿服务队,打造多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协同体。设立社区基金,策划开展为老为小、困难群体帮扶、文化宣传、环境治理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社区发展。
挖潜提能 突出“品牌化”
社区注重发挥居民作用,培育孵化了水景花苑业主委员会、“太阳花”志愿服务队等社区组织,打造鲜活生动、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品牌。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管理,推动志愿服务由碎片化转向系统化、短期化转为项目化、一次性变为持久性,重点实施“幸福拾光”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暖心港湾”社区特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等5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强化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的融合与效能。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