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祝令顺)近日,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行动,通过“数字监测+精准防治+科普宣教”三位一体模式,科学应对春尺蠖、美国白蛾等林业病虫害威胁,为全县林业资源构筑起立体化防护屏障。
精准分析,动态监测虫情。该局认真梳理历史调查数据,将虫情发生点位和监测点位进行重叠分析,科学划分为重点镇村、易漏盲点、交通要道、片林苗圃等不同类型,明确了调查方向。同时,设置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组织越冬后基数调查,确保及时准确掌握虫情底数。为及时了解虫情发育进度,还安装了新诱捕器,定期监测害虫羽化情况。
强化指导,严把防治关口。在虫情调查过程中,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了越冬后基数调查指导。他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择调查株数,在树冠范围挖土或周边砖石瓦块下查蛹。针对不同深度的越冬虫蛹,采取了“对症挖”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调查效率。通过分辨蛹的形状、颜色、尾部分叉等特征,记录数量、计算存活率。在诱捕监测中,通过统计每日成虫数量,分析羽化各阶段,准确推断产卵高峰期,确保防治效果最大化。
编制口诀,提升管护水平。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技术性强、术语多的特点,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结了“三个挖”口诀(挖得准、挖得巧、挖得好),帮助管护人员快速掌握调查技巧,避免盲目和疏漏。同时,该局还广泛宣传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明确诱捕器的工作原理、诱捕类型、悬挂方法等重点内容,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
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汶上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