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全市农商银行全面贯彻省联社党委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保障农资供应、支持设备更新、助推链条延伸等方面加大金融供给,为春耕备耕施足“金融底肥”,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3000余笔、金额4.3亿元。
全力保障农资供应
跑出春耕加速度
走进位于微山县韩庄镇的稷溪农业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设备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数辆货车载满良种正在等待发车。该公司有良种繁育基地5000余亩,吸引了众多的种子公司与其合作。
针对该公司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微山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精准把握地方种业发展规划,结合农商银行信贷产品,加强与种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结合项目自身经营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为其发放了300万元信贷资金。随着信贷资金的投入,该公司种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育种”的“基因”跨越,为下一轮新品种的研发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性金融保障。
全市农商银行坚守市场定位,明确信贷投向重点,优先对农资生产、流通、采购“全流程”提供“链条式”服务。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农资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乡村好青年等清单,建立对接台账。充分发挥149名脱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依托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制度,创新开展“政金企”对接会,组织移动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居,逐户上门沟通,深入对接金融服务需求。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创新“农业保单质押贷”“种子产业链条贷”等产品,推出“农机贷”“大棚贷”等产品,按照“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放款”的原则,对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资金优先供应,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融资需求。
支持农业设备更新
推动生产提升效率
在邹城市石墙镇湖山东村的麦田里,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正井然有序地运行着。在春季耕种的关键时期,湖山东村计划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然而,购买智能灌溉设备的资金短缺成为眼前面临的难题。得知情况后,邹城农商银行选派挂职石墙镇金融副镇长迅速与该行对接,协同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完成申贷审批流程,发放助农贷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了解到辖内各村在灌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问题后,邹城农商银行成立专项金融服务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就对53户种植大户进行了走访对接,并对有信贷需求的种植大户现场办理了授信,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在家里就完成了贷款发放。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助力春耕贷款150万元,惠及石墙镇7个行政村。“采用智能喷灌技术相较于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了四倍,每亩土地的灌溉成本节约了20元。”石墙镇的种粮大户说。
全市农商银行加大调研,重点围绕辖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设备更新需求,畅通金融服务渠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线下,以党建共建为契机,发挥149名脱产挂职副镇长作用,积极与各乡镇村委对接,结合“四张清单”对接,组织“金融服务工作队”入村服务,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线上,加大“信e贷”“济e贷”线上产品推广力度,依托电子渠道服务优势,开设微信、电话申贷渠道,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办理业务,提升服务体验。通过制作抖音短视频、转发朋友圈等线上方式,加大农商银行支农类信贷产品线上宣传力度,为春耕备播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助推农业链条延伸
带动产业化发展
前几年,山东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汶上县郭仓镇建设农业产业种植园,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帮助农民进行农业机械耕作,农田土地灌溉,同时负责回收农民种植的粮食。郭仓镇许多农户看到该项目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想参与进来,但苦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汶上农商银行在金融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种植户缺乏资金等问题,与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用“按揭农业”模式向该公司服务的种植户进行统一授信,授信金额从5万元至30万元不等,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目前,该行通过“按揭农业”模式,为辖内120余种植户提供信贷支持1500余万元。
全市农商银行立足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推广“按揭农业贷”服务模式,为辖内按揭农业项目精准匹配“按揭农业贷”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该服务模式下,农户仅需缴纳少量首付,即可获得“拎包入住式”承包经营。辖内农商银行聚焦各县(市、区)按揭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建好后,及时做好信贷资金支持,根据承包项目资金回笼周期情况设置还款额和期限,减轻承包经营户资金压力,实现按揭农业项目承包经营户创业致富。实施“四对接”全覆盖活动,“济宁审计中心对接市级科局单位、农商银行总行对接辖内各乡镇(街道)、基层支行对接辖内村委、客户经理对接农户”,借助智慧营销系统,组织客户经理深入村居、社区对接金融服务需求,为农业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孟浩博